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独立自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外交政策和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苏联因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不同于苏联的方式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的立场,将其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号召南斯拉夫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综上所述,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正式观察员国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并指出21世纪初中国发展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的实例。
材料一 1948年,苏联因南斯拉夫坚持独立自主和以不同于苏联的方式发展本国社会主义的立场,将其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号召南斯拉夫人民推翻南共领导人的领导。
——王勇《苏南关系的演变及其意义》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和平、中立与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南斯拉夫总统铁托
材料三 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5年,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会议,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万隆精神”。——普通高中实验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所面临的共同处境。(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3)综上所述,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影响。结合所学,写出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正式观察员国的时间、地点和会议名称。并指出21世纪初中国发展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的实例。
2.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由此形成了古代中国丰富的思想文化宝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关于西汉儒学的评价,主要有两种观点:①消极作用为主;②积极作用为主。你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观点?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其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予以说明。侧重分析②,请结合其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予以阐释。(只列观点不作分析说明的,不得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3.
颐和园承载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颐和园俯瞰图(局部)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剧形成的过程。
材料一 颐和园俯瞰图(局部)

材料二 清朝统治者喜欢看戏。乾隆皇帝还化妆上台,并将徽戏引入宫廷。道光皇帝自称“唱戏人的儿子”,还奖励汉戏艺人。慈禧虽然治国无能,但于京剧则可谓行家。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慈禧花巨资修建德和园大戏楼就不难理解了,这里见证了晚清京剧的发展,被喻为“中国京剧艺术的摇篮”。
——据李长建《颐和园戏楼探秘》整理
(1)指出材料一A处建筑的名称,并从空间的角度分析该处宜居的优势。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颐和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京剧形成的过程。
4.
战争与和平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战争中孕育着和平,和平中潜伏着战争。远离战争,维护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材料一 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14年之前曾说到,他那一代预期“全世界的生活将会变得更为理性、更为人道和更为民主……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让人类变得更富裕……所有这一切都会和平的发生。”(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
——(美)谢尔曼等《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地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结合18世纪以来的西方历史,分析材料一中汤因比为什么在1914年前会有那样的预期梦想(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粉碎了这种梦想”,请从全球化视野分析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一战给人类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2.单选题- (共25题)
5.
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因为他的改革
①组建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②第四等级的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③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④使贵族盘剥所致的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①组建陪审法庭受理公民投诉
②第四等级的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③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④使贵族盘剥所致的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6.
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预算案必须由众议院发起,参众两院批准,并交总统签署。如国会未能批准政府的预算案,就只能让政府关门。从1977年到1996年的19年间,联邦政府曾经关门17次,几乎平均每年关门一次。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关系是
A.总统权力完全受到国会制约 |
B.总统和国会权力相互制衡 |
C.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
D.总统权力独大 |
7.
201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某同学把抗日战争过程中的战役进行了整理。下列相关事实与该战役匹配正确的是
选项 | 战役 | 事实 |
A | 平型关战役 | 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配合作战的典范 |
B | 百团大战 | 百团大战发生在华中地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C | 台儿庄大捷 | 台儿庄战役日军打通津浦线,随后制造南京大屠杀 |
D | 枣宜会战 | 湖北是主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相持阶段的重要战役 |
A.A |
B.B |
C.C |
D.D |
8.
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
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B.“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C.“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 |
D.“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9.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甚至还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未能摆脱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根本缺陷”是指
A.未对资本主义制度进入深入批判 |
B.对未来理想社会设想不够健全 |
C.未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使命和作用 |
D.寄希望于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 |
10.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1984年,___________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使“一国两制”获得了法律效应。“____________”处应该填入的是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
C.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
11.
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政府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政策,当美国先行一步跟中国展开和解的外交活动后,引起日本极大震动。下列属于“震动”后的直接反应是
A.田中角荣来华访问 | B.跟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 |
C.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 D.对侵略历史承担战争赔款 |
12.
20世纪中叶某国际组织的成立宣言:“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该国际组织的成立
A.意味着冷战开始 |
B.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
C.冲击了两极格局 |
D.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化 |
13.
某国领导人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2000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的最低点……出现了42年间第一次的连续财政盈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德国“社会市场经济” |
B.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
C.美国克林顿的“新经济” |
D.美国罗斯福新政 |
15.
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近代(1750年及1850年)欧洲和美洲的人口增长状况,其中下图人口增长的原因不包括




A.工业革命的进行 |
B.黑奴贸易的开展 |
C.欧洲移民的涌入 |
D.马铃薯等作物的引进 |
16.
在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有一个说法:遇到绿灯往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但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材料中所提的“更通畅的绿灯”
A.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
B.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
C.为设立经济特区铺平道路 |
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17.
由表可知,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
时间 | 商办企业 | 外资企业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占比 | |
1872—1894年 | 53 | 4687 | 9.6% | 103 | 28000 | 57.3% |
1895—1913年 | 463 | 90810 | 41% | 136 | 103153 | 46% |
A.与外资企业实现了同步增长 |
B.在外资逼迫下举步维艰 |
C.发展依赖于优越的国际环境 |
D.规模远远小于外资企业 |
18.
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下图所示宣传画反映出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
②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③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①中共“八大”的正确路线
②严重泛滥的“左”倾错误
③国人超英赶美的迫切愿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哄而起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借助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 |
B.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C.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
D.开始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
20.
下图为清中期杰出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簧,墨有浓淡,层次分明。该画作属于


A.人物画 |
B.花鸟画 |
C.文人画 |
D.工笔画 |
21.
(加试题)1918年前,李大钊的社会革命论是进化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者用进化论的生存竞争作为发动战争的理论根据。这时李大钊认识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反动性,于是他打破了进化论的束缚,走出了天演论的藩篱,寻找新的社会革命的理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次提出生物向高级发展的是达尔文 |
B.严复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 |
C.二战时德国纳粹也奉行社会达尔文主义 |
D.1918年,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
22.
爱因斯坦预言,遥远的星光掠过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1919年5月25日的日全食给人们提供了一次观测机会。汤姆逊称赞道“爱因斯坦发现的不是一个小岛,而是整整一个科学思想的新大陆”。爱因斯坦发现的“新大陆”是指
A.万有引力定律 |
B.狭义相对论 |
C.广义相对论 |
D.光电效应 |
23.
1841年,魏源参与浙江抗英,失败后愤而著述《圣武记》,颂扬清朝开国以来重大的军事行动,总结武备之道。此后又撰述《海国图志》,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说明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是基于
A.对天朝上国观念的痛斥 |
B.对清王朝统治的维护 |
C.对中国抗英失败的反思 |
D.自身思想的根本转变 |
24.
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
A.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 |
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 |
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
D.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
25.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失望的讽刺画。”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符合上述材料描述的应该是
A.![]() |
B.![]() |
C.![]() |
D.![]() |
26.
在法国投降的第一个纪念日,德军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背景有
①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正式结成 ②“海狮计划”的实施受挫
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①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正式结成 ②“海狮计划”的实施受挫
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7.
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到:“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
A.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 |
B.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
C.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 |
D.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
28.
某一史家指出:“任何一种史料,都不是完全可信,里面可能有错误,可能有虚伪,可能有私人的爱憎,可能有地方及民族的成见,不经精密的考证,即笃信不疑,后患实无尽无穷。”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
A.任何史料均不足信 |
B.任何史料均可质疑 |
C.历史没有客观可言 |
D.历史学取决于史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