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古今中外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国家领土完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材料三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抗击沙俄,康熙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出现的“某次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苏联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 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大清帝国致信沙皇俄国蒙古文书信:大清国皇帝之旨,颁给俄罗斯察罕汗(沙皇)。自前以来,尔之国人,住在尔地,未曾进入我方边界惹事骚扰,故边疆民众,皆太平安好。后尔之俄罗斯人,进入我方边内,践踏山水,抢夺民众妻儿,扰乱不止,为此朕本应即派大军,前去征讨。然念历年之彼此和睦会被破坏,相互斗争,以至边民困苦,故不忍发兵征讨。曾降谕旨,撤回尔之俄罗斯人,勿生事端。然尔却愈加派俄罗斯人,抢掠我方边内地方滋事,还接纳逃人。朕仍不忍即刻征讨,只派官兵,截断尔俄罗斯人之行路,收服恒滚之俄罗斯人,不杀而豢养。观尔之俄罗斯人,并无停止滋事之势,故兹派兵征讨雅克萨。
——蒙古文《颁降俄罗斯察罕汗之敕书》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某次战役前夕,斯大林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的名义颁发了第227号命令:“德国占领军正冲向……企图不惜任何代价攫取拥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粮食的北高加索和库班河流域,我们的领土大大缩小,我们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年产八亿多普特粮食的产粮区以及年产1000多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我们每放弃一寸土地都将极大加强敌人的优势,极大地削弱我们的防御,削弱我们的祖国,是停止退却的时候了,必须顽强坚守苏联每一寸领土,尽最大力量去保卫它,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苏联国防委员会第227号令》

材料三 在全面抗战期间蒋介石曾多次致电八路军和朱德、彭德怀等:
江午电敬悉,据报传来,……任欣慰,袭敌侧背,断其连络,收效甚大,希更发动民众,扩大行动,使敌有后顾之虑则于战局更有裨益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七八七0421》
迭电均悉。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除电饬其他各战区积极出击,以策应贵部作战外,仍希速饬所部积极行动,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百团大战历史文献选编》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克萨战役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了抗击沙俄,康熙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出现的“某次战役”指的是什么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战役苏联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在上述致电中所表达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
2.
“百家争鸣”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 稷下学宫整体上是齐国官学,但前往讲学的学者大都办有私学,带其弟子同入稷下学宫。众人推举学界名流来担任学宫的祭酒,国君不直接干预教学与学术研究。学宫中容纳“百家之学”,成为百家争鸣的文化沙龙。荀子在学宫三为祭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他扬弃以往儒家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吸收春秋以来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天道观,构建其天人关系学说。
——张秉楠《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怀着“救亡图存”的使命感,希望在西方找到一种能化解中国苦难的灵丹。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但是一战的爆发使他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并不是理想的乐园,巴黎和会浇了他们一盘凉水。战后,社会主义成为时髦思想,知识分子先后试验了工读主义、泛劳动主义、新村主义等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最终都宣告破产。1920年11月,陈独秀说:“万万不能够妄想拿主观的理想来自由改造……近代空想主义和科学的社会主义之重要的区别就在此一点。”——倪培强《再论五四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齐国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并结合所学简述荀子改造而成的“天人关系说”?(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灵丹”的内涵,并简析新文化运动后期,知识分子选择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 (共20题)
3.
罗马法规定结婚的条件如下: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这说明罗马法
A.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 |
C.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 D.平衡贵族和平民利益 |
4.
《资治通鉴》记载:“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词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词。问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词甚习固。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这说明春秋时期
A.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的依据 |
B.宗法制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
C.分封制已经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
D.嫡长子继承制已经难以稳定政治秩序,所以立贤不立长 |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下列关于抗战时期著名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沪抗战: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二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 |
B.太原会战: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一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
C.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
D.枣宜会战: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张自忠率部与敌人奋战九昼夜,壮烈殉国 |
6.
“horoi”是雅典土地上立着的标识宗教祭坛的石碑,它是土地税征税的依据。雅典贵族因掌握祭祀权得以通过“horoi”占有土地税。梭伦颁布解负令,消除了土地上的“horoi”。梭伦的这一做法
A.剥夺了贵族阶级的土地 |
B.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 |
C.稳定了雅典的公民集体 |
D.解放了雅典的奴隶群体 |
7.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立法权拥有的这种优势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因此,必须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美国“在制度设计上淡化这种危险”的措施有
①确立联邦体制
②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
③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④以一定比例计算南方黑人奴隶的人口数量
①确立联邦体制
②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权力
③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④以一定比例计算南方黑人奴隶的人口数量
A.①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8.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批准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2019年至2021年合作纲要》,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够加强边境地区军事互信,有效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外交致力于
A.完善互相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C.实现边境地区军事政治一体化 |
D.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睦邻友好关系 |
9.
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推动了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现
③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中国与西方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④90年代第三次建交高峰的出现与一批新国家的建立有关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建交
②新中国成立以来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推动了三次外交高峰的出现
③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了中国与西方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④90年代第三次建交高峰的出现与一批新国家的建立有关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10.
自成立以来,进行过八大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税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1948年的36%降到90年代中期的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种大幅度地减让关税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所未有的,对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为实现贸易自由化创造了条件。这一组织是
A.WB |
B.GATT |
C.IMF |
D.WTO |
11.
1933年罗斯福发表了第三次“炉边谈话”,在交谈中,他申明:“在战争中,在夜战的朦胧中,战士们都在肩头儿戴着明亮的标志,以避免同志们自相射击。根据同一原则,在这项计划中合作的人,也必须随时都能互相识别。”,“我正在要求工人们以谅解和协助的精神和我们同行”。材料中的“炉边谈话”旨在支持
A.金融诚信 |
B.工人权利 |
C.“以工代赈” |
D.行业公平竞争 |
12.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李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李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下列选项与“双元革命”中“英国革命”有关的是
A.推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
B.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
C.结束了人类对水力、畜力和风力的依赖 |
D.极大促进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世界连接为一体 |
13.
下表是根据《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对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该表反映了
年份 | 棉花 | 豆类 | 油类 | 烟叶 |
1893年 | 94154 | 1967272 | 152069 | 110513 |
1895年 | 110621 | 176556 | 292585 | 112014 |
1897年 | 116609 | 2046662 | 349972 | 141877 |
1899年 | 148100 | 2801536 | 268280 | 173987 |
A.中国农业快速发展 |
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
14.
下列四则史料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社会思潮,按兴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①“共和立宪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
②“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③“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
④“倾覆现今之恶劣政府,此造端之事业也。……是故排满者,为独立计。”
A.②④③① |
B.③①②④ |
C.②③④① |
D.③②④① |
15.
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下面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6.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有这样的描述:西线战事成为杀戮战场。几百万人隔着沙袋筑起壁垒,彼此虎视,日夜在战壕里面,人鼠同居……将领们一再想要突破对峙的僵局,于是每回攻击令一下,便是几昼夜,甚至几周无休止的炮火轰击,之后举目狼藉,到处是泥浆满身的弃尸。下列结论不能从文中得出的是
A.描述的是二战惯用战术阵地战 |
B.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
C.战争呈现持久作战的状态 |
D.交战一方中有德国军队 |
17.
二战中某国际文件指出:“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国际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
B.《联合国家宣言》 |
C.《开罗宣言》 |
D.《德黑兰宣言》 |
18.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但日本也以美国等承认它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而聊以自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是( )
A.《四国条约》 | B.《五国条约》 |
C.《九国公约》 | D.《大西洋宪章》 |
20.
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
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 |
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 |
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 |
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 |
21.
下列有关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措施,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
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统一台湾
③乌兰布通战役打败噶尔丹
④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④②③ |
22.
历史存留的一些信息或者碎片,承载着文明进步的脚印。下表所列中国古代文明的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 大司马;《神农本草经》;五经博士 |
② | 稷下学宫;《商君书》;《道德经》 |
③ | 二府三司;《梦梁录》;米芾 |
④ | 风力水车;《天工开物》;《杏园雅集图》 |
A.②①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②①④③ |
D.③②①④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