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无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宪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園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
材料五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其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网意、纠正、纠华、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义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經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5)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英国近代监察制度有何不同,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体制的认识。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留学生会议上的演说里有一个著名的比喻:“中国推翻专制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开明专制化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现在铁路造好了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老火车头呢,还是用人家发明的新火车头?当然是新火车头。新火车头发明要好几年,而我们拿来就可以用。既然要流血就干脆流一次血,不要再流第二次了。”这就是孙中山的观点,当时的政治精英基本上也是这种观念。——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三 十月革命刚一爆发,许多报刊立即指出了它的“社会革命”的性质。认为其发动者“以工场劳动者为基础”“以激烈手段实行”……1919年初,社会上许多人对俄国革命仍然存在许多误解……到1920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已基本改观,许多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相信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了。——摘编自杨奎松《社会主义从改良到革命》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洪仁玕的哪部著作里?根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这一方案的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用人家发明的新火车头”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做出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中国人对俄国革命态度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简要说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可行的”
材料一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易、丁口隐漏、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薄……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
材料二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2.单选题- (共13题)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北京条约》 | D.《辛丑条约》 |
A.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 B.共产党和解放军赢得民心 |
C.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 | D.中共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
A.高层内斗统治力量削弱 |
B.军事实力由盛转衰 |
C.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 |
D.朝中无将国中无人 |
A.中华民族实现了全民族团结抗战 |
B.有国际力量的支持 |
C.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
D.日本是小国,资源匮乏 |
A.《南京条约》 |
B.《马关条约》 |
C.《辛丑条约》 |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
A.使各界团体对社会改造趋于一致 |
B.促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
C.导致当时中国社会秩序大乱 |
D.广泛深人地动员了人民群众 |
A.粤民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 |
B.百姓缺乏近代国家意识 |
C.对战局失利根源认识模糊 |
D.清政府已完全失去民心 |
A.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错误 |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C.提出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D.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
A.解决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B.加速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
C.导致了八国联军共同侵华 |
D.赋予了督抚一定的行政权 |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B.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
C.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
D.军舰“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
A. 清政府被动实行开放政策
B. 广州官民合理维护主权
C. 清政府抗拒接纳条约体系
D. 列强曲解条约扩大侵略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