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国际度假区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7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8/10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剪伯赞《中国史纲要》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选材标准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一,请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说什么是科举制?
材料二 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4)材料二中的“她”是谁?
材料三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三是宋朝什么政策的具体表现?
(6)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有什么意义?
2.
小虎同学善于总结思考,学习完七年级下册第1—11课后,他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归纳,从以下历史笔记中可以看出他的很多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创新制度篇)
(1)隋朝的科举制正式创立于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唐朝时期哪几位皇帝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2)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和谐盛世篇)
(3)唐太宗统治时期,之所以出现了政治清明的盛世景象,与他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是分不开的,他重用的一位敢于直言的大臣是谁?他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名称是什么?
(民族关系篇)
(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因此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什么?
(少数民族帝王篇)
(5)结合所学知识,将下表填写完整。
民族
人物
功  绩
契丹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党项
    
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女真
    
起兵抗辽,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3.
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1)材料一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

(2)材料二中国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于何处?表明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图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图2表明手工业部门已经初步具备了什么意识?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哪一经济领域的兴盛?
(4)如果你选用以上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4.
灭掉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局面的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5.
下列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6.
在11世纪初,宋朝发生一件重大事件,它极大地影响了“宋”王朝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发展方向,一定程度也为中原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进一步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和平环境。那么,“它”是指:宋(  )
A.与“辽”议和B.与“夏”议和
C.与“金”议和D.与“元”议和
7.
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景德镇兴起于(  )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代
8.
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这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A.辽、西夏、清B.大理、金、元C.金、西夏、元D.辽、西夏、金
9.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实现大统一的王朝是(  )
A.隋朝B.唐朝C.辽D.元朝
10.
我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建立元朝的民族和形成的新民族分别是(    )
A.蒙古族 回族B.朝鲜族 回族C.土家族 藏族D.蒙古族 满族
11.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中书省
C. 行省制
D. 尚书省
12.
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代的是(  )
A.女真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C.契丹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13.
与“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这两个故事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杨坚B.李渊C.朱温D.赵匡胤
1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北宋与辽对峙B.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西夏议和D.南宋与金对峙
15.
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  清明上河图 交子 南宋海船
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16.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列哪一人物的评价(  )
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成吉思汗D.忽必烈
1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 岳飞     B. 王安石 C. 文天祥 D. 辛弃疾
18.

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