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78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3题)

1.

   运用史学方法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古今,从无同铸一型的史迹。读史者于同中观异,异中观同,则往往得新理解焉.。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先生阐述的历史研究方法。

材料二:

唐太宗常说:人君好比是舟,人民好比是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他曾问大臣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她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政绩的好坏作为对地方州县官员升贬的标准

天校元年(690)年),“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始。”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他下令加强而且严格执行官吏的考选办法:并经常以有才识的京官外放为都督刺史,又以有政绩的地方调京任用,来增加他们的行政经验和办事能力。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据统计,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建56个农田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朝所修工程总数的20%以上。

﹣﹣摘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能够维持百年盛世的原因。

材料三:


(3)诗中的“千里长河”此河在当时的分别连接抵达了南北的什么地方?是哪位皇帝下令开凿的?

(4)材料三中两位作者谁的观点更符合史实,请简要说明理由。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此河”的开通有哪些意义?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元年间以来,朝廷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

﹣﹣摘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女性与男性一起参与对弈、拔河、击球、打猎、斗鸡、抛球、看戏,乞巧、斗花草、观竞渡(龙舟比赛),与文人墨客唱和,与文人墨客赋诗唱和,游春时甚至以红裙挂为“裙幄”,席地而坐赏花宴饮。公孙大娘的剑器,雄健绝伦,一舞动四方;王大娘的頂竿,技术高超,其妙入神,令人叹为观止,她们和男性共同创造了盛唐文明。

﹣﹣李城《盛唐社会风貌》

材料三: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中国产生重大影吻。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两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1)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请分别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体现了唐朝什么样的社会风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形成这样的社会风貌的原因有哪些?

3.

   北宋时期,中国境内有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碰撞中走向交融。

(在和平下共处)

材料一: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1)材料一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在并立中共存)

材料二: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3)填写出下列大写字母代表的政权名称及小写字母代表的都城名称:

A.    B.    C.    

a.    ;b.    ;c.    

(在碰撞中交融)

材料三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署,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4)从材料三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他们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2.选择题(共15题)

4.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你认为这种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从世家豪族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由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加强皇权
C.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
D.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5.
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安定,政治清明B.唐朝经济繁荣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包容D.唐朝文教昌盛
6.
唐朝初期为了增加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唐太宗答应了吐蕃首领的求婚将一位公主远嫁西藏,唐朝接待吐蕃求亲使者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
A.吏部B.户部C.工部D.礼部
7.
小明在复习了中国古代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
B.青瓷、白瓷、唐三彩都是唐朝著名的陶瓷器
C.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D.鉴真作为遣唐使是中日交流的卓越代表
8.
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B.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C.在流通过程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的使用
D.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9.
“朕选儒臣(文官)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武将)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的举措(  )
①造成了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0.
学习隋唐史后,某班级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下面选项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繁荣与开放B.积贫积弱
C.文明初露曙光D.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危机
11.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理藩院
C.宣政院
D.市舶司
12.
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13.
《千年风云第一人》摘录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名人有关成吉思汗的精辟论述以及各国媒体的报道,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示了“千年风云第一人”的传奇一生。下列内容不属于成吉思汗“传奇一生”的是
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各部C.建立蒙古国D.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
14.
公元964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机构是( )
A.禁军B.节度使C.通判D.转运使
15.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唐末农民战争
16.
看到下面这幅图,读到这句诗,你就会对一位人物再次产生敬仰之情,也同时会对另一位人物产生憎恶之恨。诗句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是(    )

A. 寇准和秦桧    B. 岳飞和赵高    C. 寇准和宋真宗 D. 岳飞和秦桧
17.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8.
观察下面《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可以得出(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 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C. 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 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