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6772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1题)

1.

   民主、平等、独立、自由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词。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通迫下,坠入近代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二: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三:在整个历史上,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就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种反应表现为退却和逃避;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适应。前者的口号是“返回美好的从前”,后者的口号是“向西方学习,以与西方作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请回答

(1)试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的主要探索者分别是谁?。

(2)法美三国体现“权利”诉求或“人权”伸张是最大“公约数”的文件分别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期亚洲的哪个国家通过什么事件进行“调整和适应”,成功抵抗了西方的侵略?

(4)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试据材料四归纳邓小平关于民主和法制的主要观点。

2.选择题(共18题)

2.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以上情形最有可能出现于(  )
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
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厦门
4.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以上内容应出自(  )
A.B.C.D.
5.
鲁迅曾深刻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在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打出这“一炮”的是(  )
A.北伐军B.同盟会C.人民解放军D.湖北新军
6.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多次合作,诠释了“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历史结论。下列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携手合作,推翻满清王朝统治
B.建立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C.共同发动,领导“五四运动”
D.达成“九二”共识,实现大陆统
7.
日本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在被问及南京大屠杀事件时,她表示“不认为存在‘百人斩’(杀人比赛)”。对此最有力的证据是(  )
A.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B.当年受害者、幸存者的控诉材料
C.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价
D.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8.
“老梅牢骚发了,老胡哈哈大笑。且请平心静气,这是什么论调。文字没有古今,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上述诗歌说明胡适主张
A.宣扬民主科学
B.抨击封建礼教
C.提倡文学革命
D.追求男女平等
9.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以锐不可当之势,先后跨越重重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完成了一次无后方依托,以长驱直入插进敌人战略纵深为特点的特殊形式的进攻行动。这一“行动(  )
A.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车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是抗战中发动的最大规模战役
C.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彻底胜利
10.
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11.
如下图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的场景,会场并列悬挂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
1953~1956年我国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3.
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被称为“20世纪最成功的三次改革”,下列不属于它们的相似之处的是(  )
A.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
B.都发生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之时
C.都巩固了新生政权
D.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4.
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在白官欢迎邓小平时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这一时刻"是指
A.中美正式建交
B.抗美援朝胜利
C.基辛格访华
D.中日建交
15.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美国相继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万国邮政联盟等重要国际组织,甚至扬言退出联合国和WTO.美国的举动表明
A.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B.美国没有从全球化获益
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D.美国丧失头号强国地位
16.
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D.男女平等权
17.
巴黎和会上,德国代表在接到《凡尔赛条约》文本时反驳:“我们虽承认失败,但对我国独负引起战争罪责之要求,则无法接受……所有欧洲国家在过去五十年中之帝国主义行为,早已不断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下列选项能直接证明他观点的是(  )
A.工业革命加剧东西方之间的矛盾
B.殖民地人民不断展开反抗斗争
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并扩军备战
D.20世纪初美苏争霸格局形成
18.
某历史辩论会上,双方辩手呈现观点如下: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则此辩论会的主题应是(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苏联模式的利弊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19.
有人将法德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相同的“民主”意指(  )
A.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B.欧洲合并统一的原则
C.德国采用了法国的政治体制
D.法德联合抗美的原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