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1)读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2)读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海外贸易最远到达哪里?宋朝朝廷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请回答:(1)读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图,请写出流经苏州的那段运河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
(2)读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海外贸易最远到达哪里?宋朝朝廷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2.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2)材料二中图一“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图二反映了宋代哪个城市的繁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到什么时候最后完成?
(2)材料二中图一“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图二反映了宋代哪个城市的繁荣?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2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3.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正式确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后来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了殿试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说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个官职的目的。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正式确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后来哪位皇帝在位时创立了殿试制度?
(2)根据材料二,说说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个官职的目的。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朝在地方设置了什么官职?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元朝推行什么制度?
2.判断题- (共2题)
3.选择题- (共12题)
7.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8.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北宋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
B.北宋末年,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
D.沈括的《梦溪笔谈》,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
10.
宋朝初期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的时代背景是:
A.宋朝人贪生怕死,害怕打仗 |
B.辽和金经常骚扰北部边境,宋朝军队战争特别多 |
C.宋朝统治者轻视军队,缩减军费开支 |
D.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 |
11.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 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 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会子)
A.发达的农业生产 |
B.繁荣的南方经济 |
C.精巧的手工技艺 |
D.独特的活字印刷 |
12.
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A.岳飞和陆秀夫 |
B.陆秀夫和文天祥 |
C.文天祥和岳飞 |
D.岳飞和文天祥 |
13.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唐末农民战争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唐末农民战争
14.
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
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了我国下列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这个朝代的文学主流是?( )
A.唐朝;诗 |
B.宋朝;词 |
C.元朝;曲 |
D.明朝;小说 |
4.填空题- (共3题)
19.
历史典故“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人名);宋真宗时辽与北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这次宋辽盟约称为“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2道)
选择题:(12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