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69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4

1.综合题(共2题)

1.
经济促发展。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三:宋代时期,中处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管理,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1)材料一描述的工程其历史地位如何?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选填“南方”或“北方”)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外贸所得在宋代的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点?请说出建立辽、西夏、金的民族名称。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一时期出现了民族融合的盛况,形成了哪一个新的民族?
(4)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选择题(共11题)

3.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的是
A.B.
C.D.
4.
评书“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讲的是后周大将赵匡胤的故事。故事中“黄袍加身”的主角赵匡胤就是后来的
A.宋真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辽太祖
5.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何时完成的
A.两宋时期
B.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
D.宋元时期
6.
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六国
B.建立唐朝
C.统一蒙古
D.建立宋朝
7.
在我国历史上,在西藏设立“宣政院”,成为中央政府管辖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宋朝
8.
北宋时期,由于金属货币不足和流通不便,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五铢钱
9.
我国被称为“瓷都”的地方是
A.哥窑
B.越窑
C.景德镇
D.邢窑
10.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这体现的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B.重武轻文政策C.重文轻武政策D.对外开放政策
11.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 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2.
“蓝蓝的天空,清淌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颜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机
13.
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 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 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