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 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并 说出其作用?
(3)材料三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曾经在哪里求学?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4)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的了“长策”就是指科 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 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 写照。”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 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写出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并 说出其作用?
(3)材料三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曾经在哪里求学?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4)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其中的了“长策”就是指科 举制。写出科举制对唐朝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对比材料二,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 些?
(3)材料三“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影响?
材料一: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桧,我至坟前愧姓秦。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宋朝时,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 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1)材料一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对比材料二,说明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 些?
(3)材料三“至元八年”是哪一年?“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有什么影响?
2.选择题- (共11题)
4.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B.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
7.
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8.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A. 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 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 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 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2.
“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