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
(1)元朝把山东、陕西和河北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
错误: 改正:
(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著作。( )
错误: 改正:
(3)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 )
错误: 改正:
(4)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黑海沿岸。( )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2)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著作。( )
错误: 改正:
(3)宋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 )
错误: 改正:
(4)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黑海沿岸。( )
错误: 改正:
2.综合题- (共3题)
2.
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3分)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4分)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2分)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2分)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2分)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1)材料一中数字所表示的国家是与唐朝交流比较频繁的国家,它们分别是哪三个国家?
三个国家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3分)
(2)请用与①③国家相关的史实说明中外的友好交往。(4分)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2分)
(3)材料二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2分)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海港。(2分)
(4)材料一、二反映的对外交往,在作用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成巅峰状态。
(2)材料二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3)列举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成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洲可谈》
材料二 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因此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成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
(1)材料一中的发明何时用于航海?这一发明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2)材料二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3)列举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成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4.
材料一 ① 即位,增设进士科,一般都从此时起,科举制正式产生…唐代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有明经,进士、明书、明算等.…②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自元代定科举必须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明代相沿不改,又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清朝沿用明制而不变,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推行现代学校教育,科举制度才被废除.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示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请回答:
(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①、②指代的内容
(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张传玺《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
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赵嘏(唐)
材料三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示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请回答:
(1)完成材料一中空格①、②指代的内容
(2)明朝时,科举考试规定“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选择题- (共6题)
6.
北宋政府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运往京师开封或其它指定地点,由中央掌管。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 )
A.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 B.防止农民起义 |
C.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D.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
8.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 )
①交子 ②勾栏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①交子 ②勾栏 ③瓦子 ④岁币 ⑤夜市、早市
A.①②④⑤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⑤ |
9.
下图是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其中的a、b、c、d指四个朝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①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②b的都城在上京
③与c并立的两个政权是由契丹族建立的金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④d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