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莞高级中学2017年12月份高一时事政治竞赛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76404

试卷类型:竞赛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9

1.单选题(共42题)

1.
7月7日,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__________海底隧道贯通,标志着先后经历13年论证、设计、施工的“世纪工程”的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A.港珠澳大桥B.杭州湾大桥C.长江口跨海大桥D.渤海湾跨海大桥
2.
8月9日,中国科学院在京宣布_________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
A.“天宫号”B.“墨子号”C.“神舟号”D.“蛟龙号”
3.
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______现代化。
A.治理体系B.治理能力
C.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D.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
4.
建设______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A.经济强国B.政治强国C.教育强国D.文化强国
5.
根据深化粤港澳合作建设框架协议的要求,在今后广东与香港、澳门要推进_______建设。
A.滨海新区B.珠江区域经济合作C.省港澳经济技术合作D.粤港澳大湾区
6.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______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C.以人民为中心D.以人民为主体
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______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A.提高产品商品质量B.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C.提高生活物质水平D.提高供给物质水平
8.
______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A.中国梦B.强起来C.富起来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
实施______。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A.农村振兴战略B.乡村振兴战略C.农业振兴战略D.农民增收战略
10.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______发展。
A.长期B.持续C.绿色D.科学
11.
必须始终把______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A.人民利益B.群众利益C.公民利益D.百姓利益
12.
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______,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13.
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______。
A.自由贸易城B.自由贸易区C.自由贸易港D.自由贸易市
14.
______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
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______水平。
A.多元化、法治化、信息化、专业化B.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C.多元化、法治化、智能化、职业化D.社会化、法治化、信息化、职业化
16.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______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A.社会主义B.共产主义C.共同富裕D.发展生产力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______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A.基础性B.决定性C.根本性D.指导性
18.
______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
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________的新型国际关系。
A.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合作共赢B.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利共赢
C.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D.相互尊重、公平正义、互不干涉
20.
______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A.中国道路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科学社会主义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坚决维护国家______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A.主权和治权B.治权和领土C.领土和领空D.主权和领土
22.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_____,是中华民族_____所在。
A.一致愿望;根本利益B.共同愿望;本质利益
C.一致愿望;本质利益D.共同愿望;根本利益
23.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______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A.以进为主B.舍进求稳C.稳中求进D.多快好省
24.
过去五年,______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A.对外贸易B.对外投资C.开放型经济D.走出去战略
25.
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______就业。
A.更高水平和更充分B.更高水平和更平衡
C.更高质量和更充分D.更高质量和更平衡
2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______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A.增进民生福祉B.增进民生福利
C.增加民众收入D.维护民众利益
27.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A.物质生活;不充分不平衡B.文化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充分不平衡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28.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______的意识。
A.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C.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D.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
29.
十九大报告提出一个新目标,即“在本世纪中叶建成______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富强民主文明幸福绿色B.富强民主文明幸福美丽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30.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B.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C.道路自信、理想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
D.政治自信、理想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3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______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国家B.公民C.人民D.党的
32.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______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创新B.改革C.发展D.开放
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______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A.2020年B.2035年C.2050年D.本世纪中叶
34.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______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A.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B.多主体供给、多部门监管、租购并举
C.多样化保障、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D.多样化保障、多部门监管、租购并举
35.
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______________、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A.走近世界舞台中央B.强大起来C.实现国际地位D.繁荣、昌盛
36.
____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是十九大的主题。
A.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撸起袖子,鼓足干劲
C.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D.团结一心、苦干实干
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A.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
B.巨大的经济总量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之间
C.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我国经济发展空间之间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
38.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A.支持人民当家作主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民主执政D.领导核心地位,总揽全局
39.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______________。
A.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建设世界一流国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4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_______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立起来B.动起来C.跑起来D.强起来
41.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______________、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A.美好生活的时代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温饱的时代D.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42.
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__________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A.消除差别B.同步富裕C.共同富裕D.平均分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