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市红炉初中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总复习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23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9

1.综合题(共4题)

1.
读地图回答问题


(1)分析从图一到图四,4幅图所反映的国家发展趋势是什么?孕育这一发展趋势的因素是什么?
(2)图一中取代后周政权,实现更朝换代的人是谁?他为防止武将专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这个少数民族是哪一民族?元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为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建立和实行的管理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下也有中央“直辖”管理的地区,除河北外还有哪里?
(4)我国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台湾曾在明朝遭受到哪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后来由谁领导的军队收复台湾?哪一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我国的一个行省?
2.
对外开放是我国现行基本国策。这是以史为鉴的英明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有享有很高的声望。亚非许多国家的使节、商人、留学生、艺术家川流不息地涌向中国。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和到外国贸易的商人,也不绝于途。

——《新编中国古代史》

(1)唐朝当时的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有享有很高的声望”?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乾隆帝在回复给英王要求通商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特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能有无。”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在这一思想的主导下清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4)上述政策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危害?
3.
加强是中央集权、强化皇帝权力是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着力的重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曾问赵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如何?”赵普答曰:”……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1)宋太祖为节制地方经济权力,从而“制其钱谷”。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2)材料中“帝”是哪朝哪位皇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是何措施?“帝方自操威柄”是何意思?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大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3)从材料三可知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强化了君主专制?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英国哲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

材料二:“洋中不可住,惟观星斗前迈。若晦暝(天气昏暗),则用指浮针以揆(推测)南北”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的改变世界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说的“指浮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3)材料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他是谁?他最重大的发明是什么?

2.选择题(共22题)

5.
宋元时期,城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其根本原因是(   )
A.政权并立,各民族文化交融B.统治者纵情享乐的影响
C.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D.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广泛流行
6.
下列政权同时并存的一组是
A.北宋和南宋
B.金与南宋
C.西夏和元朝
D.辽和南宋
7.
《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这一社会局面结束于
A.蒙古族人民起义,反对贵族压迫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
C.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D.1279年,元灭南宋,统一全国
8.
唐朝末年以来,武将拥兵自重,致政权更迭、战乱不休。宋太祖接受这一历史教训,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禁军将领有领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
C.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D.设通判节制武将
9.
宋初用“分化事权”方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下列体现这一方法的措施是
①在中央,宰相之下设若干副相
②地方知州三年一轮换
③地方上设置通判一职
④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
下列关于北宋与辽、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双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B.长期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C.议和后,辽和西夏都从北宋获得了“岁币”
D.辽和西夏都与北宋在边界进行商业贸易
11.
唐朝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名家辈出。下列连线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仙B.杜甫——诗圣
C.吴道子——《送子天王图》D.颜真卿——《步辇图》
12.
宋夏议和之前,在宋夏之间的不断战争中,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研究其原因应该是
①宋朝文臣不悉军务,却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朝重文轻武,不重视军队建设
③宋朝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战斗力削弱
④宋朝军队将领处处受制,往往会错失战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3.
宋朝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管理机构。这一机构是
A.转运使
B.市舶司
C.藩坊
D.藩学
14.
元朝疆域辽阔,为进行有效管辖,建立起“行省制度”。但也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对“特殊”地区进行“特殊”管理。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殊”性的史实是
A. 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
B.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C. 宣政院立接统辖西藏各项亊务
D. 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15.
宋朝诗人林升在《题林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里的“游人”意指(  )
A. 游览风光的游客     B. 南下灭宋的女真人
C. 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   D. 躲避战乱的北方移民
16.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杂剧作家人才辈出。曾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A.马致远
B.郑光祖
C.白朴
D.王实甫
17.
《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这一记载描述的是临安
A.商业店铺林立
B.商品琳琅满目
C.商品交易量大
D.货币交易量大
18.
现实生活中,微信消费已成为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北宋的(  )
A.江苏B.四川C.浙江D.北京
19.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20.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
A.汉朝B.唐朝C.南宋D.元朝
21.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必然会联想到下列哪位书法家(     )

22.
***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里“一代天骄”的历史功绩是(   )
A.建立秦朝B.统一蒙古C.开创大一统格局D.建立元朝
23.
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其中为世界远洋航海事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是
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
C.指南针
D.火药
2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需要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校也积极行动,开展了“创卫,让十堰的家园更美好”的主题活动。

25.
下列对明朝“八股取士”认识有误的一项是
A.考试题目来自“四书”“五经”,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B.考生答卷必须以“八股文”为形式,特别有才干也可以有所突破
C.“八股取士”致使考生死读书、读死书,不利于个性思维的发展
D.“八股取士”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其封建统治
26.
小明要了解我国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情况,你可以向他推荐的著作是 ( )
A.《徐霞客游记》B.《天工开物》C.《九章算术》D.《农政全书》

3.填空题(共2题)

27.
元代在地方实行___________,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管辖。
28.
明太祖加强皇权,废除_________,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