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唐朝前期经济发展迅速,在农业方面,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在手工业方面,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在商业方面,出现了一些繁华大都市。
材料二:宋代经济极为繁荣。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制瓷业尤为突出。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随着货币流通的扩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了。
材料三:清前期耕地面积表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1661(顺治十八年) | 549576 |
1685(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
1724(雍正二年) | 6837914 |
1766(乾隆三十一年) | 7415495 |
材料四:据历史学家研究,清朝前期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请回答:问题一: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请试举两例。唐朝的“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请说出它们中的一个代表。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的一个“繁华大都市”。
问题二:“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其中,哪一地区制瓷业发展成为后来的瓷都?“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指的是什么?最早诞生在哪一地区?
问题三:阅读材料三,从1661年到1766年,清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从统治者方面,说说这种变化的原因?
问题四: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 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在宋代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都城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的主要原因。问题二:唐朝时期有两位高僧曾经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及其主要事迹。
问题三: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问题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
问题五: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釆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导致“与外界隔绝”?这个政策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问题一:分析从图一到图四,4幅图所反映的国家发展趋势是什么?
问题二:图一中取代后周政权,实现更朝换代的人是谁?他为防止武将专权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问题三: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这个少数民族是哪一民族?元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时期,为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建立和实行的管理制度是什么?
问题四:我国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的行政机构是什么?台湾曾在明朝遭受到哪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后来由谁领导的军队收复台湾?哪一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我国的一个行省?
2.选择题- (共20题)
A.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
B.禁军将领有领兵之权却无发兵之权 |
C.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
D.设通判节制武将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乱 | B.政权分裂与社会倒退 |
C.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A. 山东、山西、河北直属中书省
B.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C. 宣政院立接统辖西藏各项亊务
D. 行省之下,各地设路、府、州、县
A. 游览风光的游客 B. 南下灭宋的女真人
C. 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 D. 躲避战乱的北方移民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B.被迫开放五口通商 |
C.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D.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
A.平定西藏分裂势力,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
B.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西北边疆 |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 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
C.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 | 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