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唐宋两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如图)

材料二 开元年间,他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当时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加之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唐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但是,在取得成就后,他就变得骄奢了,大臣进谏也听不进去……他便一味地随心所欲了。从此,开元年间的清明政治向他后期的“天宝”乱世发展,直至最后被边防叛军逼出长安,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材料三 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市交易,三鼓之后还可交易,通宵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长安城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是谁的统治?他统治前期和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描绘了北宋哪个城市的(都城)商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三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4)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宋朝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5)你赞同材料五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受。
材料一 长安城简图(如图)

材料二 开元年间,他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重用贤才,实行改革,稳定政局,加快了经济的发展。当时国家的统一,政权的强大,唐太宗、武则天时期奠定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加之中外文化经济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年间,唐王朝达到鼎盛时期。但是,在取得成就后,他就变得骄奢了,大臣进谏也听不进去……他便一味地随心所欲了。从此,开元年间的清明政治向他后期的“天宝”乱世发展,直至最后被边防叛军逼出长安,唐朝从此走向衰落。
材料三 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商品可以在白天、夜市交易,三鼓之后还可交易,通宵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
材料五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朝代长安城的布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长安城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是谁的统治?他统治前期和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说明了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描绘了北宋哪个城市的(都城)商业的繁荣景象?材料三的经济景象对市民的娱乐生活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4)根据材料四简要概括宋朝哪些方面领先世界?
(5)你赞同材料五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受。
2.
明清时期,我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材料二:“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材料三 达赖五世被顺治帝封为“达赖喇嘛”;
班禅五世被康熙帝封为“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乾隆创设“金瓶掣签制”
乾隆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清朝设伊犁将军。
材料四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现象最早发生在哪一朝代?当时的皇帝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制度和机构,以便于皇帝进一步集中权力?
(2)材料二中的“但愿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逐荷夷”后清朝怎样加强对此地的管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对哪些地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巩固统一?并请写出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
(4)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为什么出现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哪些问题?
材料一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材料二:“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材料三 达赖五世被顺治帝封为“达赖喇嘛”;
班禅五世被康熙帝封为“班禅额尔德尼”
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乾隆创设“金瓶掣签制”
乾隆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
清朝设伊犁将军。
材料四 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现象最早发生在哪一朝代?当时的皇帝在中央废除了哪一制度和机构,以便于皇帝进一步集中权力?
(2)材料二中的“但愿海波平”和“逐荷夷”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逐荷夷”后清朝怎样加强对此地的管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对哪些地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巩固统一?并请写出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
(4)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清代史籍著述为什么出现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哪些问题?
2.选择题- (共19题)
3.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下列诗句中未能体现家国情怀的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B.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C.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D.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5.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宋岳飞抗击金军 |
B.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
C.隋文帝厉行节俭 |
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 |
6.
以下是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开展某主题研究性学习时搜集的材料,据此判断,该历史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是
时间 | 地区 | |
南方 | 北方 | |
宋初 | 人口100多万户 | 人口230万户 |
北宋 | 贡献财政收入约20% | 贡献财政收入约80% |
南宋 |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湖熟,天下足” |
A.大量人口南迁 |
B.宋朝的社会生活 |
C.经济重心南移 |
D.苏杭人民的生活富足 |
7.
在中国陆续出土了“大食金币”“波斯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唐朝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
D.证明唐代时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
8.
宋初的大将曹翰有诗云“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下列关于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横跋扈,但轻视军队 |
B.文臣统兵,军队战斗力削弱 |
C.使宋代读书风气浓厚,社会文化素养提高,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
D.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
11.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
B.澶渊之盟后 |
C.宋金和议前 |
D.宋金和议后 |
15.
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如图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19.
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
B.军机处效率低下 |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