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人口(户) | 人口(户) | |
西汉 | 2470685 | 9985785 |
唐代 | 3920415 | 5148529 |
北宋 | 11224760 | 6624296 |
材料二 国家根本(赋税),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 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并给予大量的优惠政策。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
(1)从材料一中看出了什么变化?(2分)出现材料一、二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三中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究其原因是什么?(3分)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3分)
材料一第一次,742年,鉴真准备东渡日本,被淮南采访使阻扰。第二次,飘至舟山。第三次鉴真被越州僧人挽留。第四次鉴真被淮南采访使截回。第五次鉴真到了崖州。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形式上是一个僧团,实际上却是一个文化技术顾问团,鉴真一行人到达日本后日本的雕刻、铸造、绘画等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百度文摘》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日本不断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据统计在日本近代史上发动的14次侵略战争中,有10次针对中国。中国损失无数,仅抗日战争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日本给中国造成的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人员伤亡在2000万人以上。
——《百度文摘》
材料三战争状态的结束,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两国人民这种愿望的实现,将揭开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1972年中日联合公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鉴真多次东渡日本,其中第五次到达的崖州地区在什么时候正式列入我国版图?(2分)鉴真一行在哪些方面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侵华战争?(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战争中国多败绩,日本却频频得手的根本原因。(4分)
(3)材料中的“反省”对于日本右翼来说是否真正得到落实?(结合事例说明)(2分)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3分)
材料一 1、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为非法权力。2、以国王权威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力。3、凡未经国会准许,国王征收税超出国会准许之限或方式者,为非法。4、除国会同意外,平时王国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材料二宣言痛斥了英国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言宣告北美13州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宣言》
材料三 1、人们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2、所有政治联合的目的是保护人们自然和不可剥夺的权利。这些权利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对压迫的反抗。
——《人权宣言》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判断三则材料分别诞生于哪些事件?(3分)
(2)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请在材料中找出关键词来支撑你的观点。(3分)
(3)上述三则材料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2分)
(4)通过上述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分析材料?(2分)
2.选择题- (共23题)
材料一:英国初等教育发展简表
时代特点 | 初等教育 | 代表人物 |
17-18世纪,国家无力也不重视教育,教育通过国教教会管理. | 1校:面向贫民的宗教团体慈善机关私立收费学校,设备简陋,师资缺乏,教学质量差,学校与入学入教严重不足;学校课程的设置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 2.家庭教育:富人阶段的启蒙和升学教育,通常是在家学习阅读、写作等基本技能,宗教伦理道德及社交技巧。 | 培根 弥尔顿 洛克 |
19世纪,国家逐步干预教育,设国家教育委员会 | 1870年《福尔特法案》:成立免费学校,实行强制性的世俗教育,强迫初等教育,标志国民初等教育制度正式确立;到1900年,基本实现了初等教育普及。 | 斯宾塞 赫胥黎 |
20世纪前期,中央与地方共同管理教育 | 1918年《费舍教育法》;14岁以前,完成初等义务教育 |
——摘编自顾明远等《世界各国教育近代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宜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与清末教育相比,民国变革体现在: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其次,清未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是学部,民国元年共和政府成立后改为教育部。后来通过改革,省县教育行政体制确立,各省设教育厅,各县设教育局。再次,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系修订1904年清未所颁布的“癸卯学制’而成,全部学程仍分三级,仅年限较为缩短,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及及中学各减少一年,大学院不定年限。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站在系统演化的角度,社会的根本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系统从一种稳态演进到另一种稳态,它将同时要求“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发生相应的转变,并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根据材料,提炼其中的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答题提示: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材料:站在系统演化的角度,社会的根本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系统从一种稳态演进到另一种稳态,它将同时要求“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发生相应的转变,并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根据材料,提炼其中的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答题提示: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材料:站在系统演化的角度,社会的根本变迁就意味着社会系统从一种稳态演进到另一种稳态,它将同时要求“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子系统发生相应的转变,并伴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
根据材料,提炼其中的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答题提示: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A.王进喜、雷锋 | B.黄继光、邱少云 |
C.焦裕禄、雷锋 | D.邱少云、雷锋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