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10分)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表,完成有关古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探究活动。
(思想文化篇) | 材料一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 |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中的思想观点。(1分)这个观点属于哪一学派?(1分)这个学派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地位?(1分) | |
(文学艺术篇) | 材料二![]() | (2)材料二中图一是谁的作品?(1分)它的体例有何特点?(1分)图二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作者是谁?(1分)他被后人称为什么?(1分) | |
(科学技术篇) | 材料三![]() ![]() 祖冲之毕升 | (3)材料三所示人物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请你任选一位,举例说明他的主要成就及成就的地位?(2分) | |
![]() |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华民族有哪些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1分) | ||
| | | |
2.
(12分)近代以来,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饱受屈辱,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断抗争,使中华民族取得独立,走向富强。请仔细阅读下列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7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什么性质的国家?(1分)哪一重大事件改变了这一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分)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新时期?(1分)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重大理论?(1分)
③你从上列时间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得出什么认识?(1分)

(1)阅读时间轴,把相应的空格处补充完整。(7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观察时间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什么性质的国家?(1分)哪一重大事件改变了这一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1分)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什么历史新时期?(1分)这一时期形成了哪一重大理论?(1分)
③你从上列时间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得出什么认识?(1分)
3.
(13分)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对世界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让我们沿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共同探究下面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拉开了著名的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各大洲联系日益密切,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大象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材料三: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材料四: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在此事件中哪位航海家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分)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瓦特的重大贡献是什么?(1分)从此,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图2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次科技革命的什么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2分)
(5)请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材料一:从15世纪末开始,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拉开了著名的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各大洲联系日益密切,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大象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材料三: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材料四: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厂商/合作者 | 苹果(美国) | 东芝(日本) | 三星(韩国) | 英飞凌(德国) | 富士康(中国)w |
产品/服务 | 设计 | 闪存、触摸屏 | 应用处理器 |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组装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在此事件中哪位航海家率领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分)
(2)材料二中图1所示瓦特的重大贡献是什么?(1分)从此,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图2交通工具的动力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次科技革命的什么影响?(2分)
(4)根据材料四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应如何应对这一趋势?(2分)
(5)请依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2.选择题- (共19题)
6.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并肩作战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B.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
C.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 D.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9.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现在
A.颁布了《共同纲领》 |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C.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 D.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10.
下表为1921——1925年苏俄(1922年改为苏联)农业发展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年份 项目 | 1921 | 1923 | 1925年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 22.13 | 34.55 | 44.24 |
A.《土地法令》开始实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B.新经济政策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C.斯大林模式突出了农业发展 |
D.赫鲁晓夫改革卓有成效 |
11.
下图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长的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逐步开展 |
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兴起 |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2.
祖国统一,是包括海峡两岸人民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新时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 B.坚持不动用武力的原则 |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
13.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不仅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主要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B.“求同存异”的方针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拥护社会主义的主张 |
18.
亚历山大二世在审查某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该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1861年改革 | B.明治维新 |
C.南北战争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20.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开创了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③“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①《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开创了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③“新政”使美国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④“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