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1.
汉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工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汉字的形体经过了多次的演变。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
材料二

(l)我国第一座文字博物馆为什么要建在河南安阳?
(2)依据汉字的形体演变顺序,图三属于哪一种字体?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逐渐成熟。哪位书法家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材料三都属于实物史料,请谈谈它们对历史研究和学习的作用。
材料一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
材料二

(l)我国第一座文字博物馆为什么要建在河南安阳?
(2)依据汉字的形体演变顺序,图三属于哪一种字体?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书法艺术逐渐成熟。哪位书法家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材料三都属于实物史料,请谈谈它们对历史研究和学习的作用。

2.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一书中以“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应”来分析近代前期中国的变化。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
“外事之刺激” | “中国的反应” | ||
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 19世纪60至90年代 | ①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保卫传统体制,在造船制炮等方面吸收西方科技。” |
② | 1898年 | 戊戌变法 | “企图君主立宪,创制新法律,编制预算,改革教育” |
八国联军侵华 | 1911年 | ③ | “否定两千年来的政治体系” |
④会议 | 1919年 | 五四运动 | “知识阶级全部革面洗心,改革及于文化与思想”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各序号所表示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事件①和③在政治目的上的根本区别。
3.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兵力。
材料二

(1)材料一是什么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实施后,我国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实行了什么政策使1978年到1997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该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3)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业发展中得到哪些认识?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自食兵力。
材料二

(1)材料一是什么法律文件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实施后,我国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实行了什么政策使1978年到1997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该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3)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业发展中得到哪些认识?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电灯和电话等,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
材料一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电灯和电话等,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
5.
20世纪是人类各文明全面交流、沟通、融汇为一个整体的全球化(地球村)世纪。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办法,德国、日本等主要采取了什么办法?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2)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材料一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办法,德国、日本等主要采取了什么办法?给当时的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2)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选择题- (共17题)
6.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是
A.英国 | B.法国 | C.日本 | D.德国 |
7.
某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主题为“中国梦”的历史图片展,他们从网上找到以下四幅人物图片,你如果给这些图片拟定一个小的主题,最合适的应该是


A.屈辱一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
B.抗争一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
C.复兴一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D.探索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10.
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右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其中文字“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图中所示的战役的是


A.辽沈战役 | B.平津战役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1.
据记载,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社会生活出现了新的变化:“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剪辫后兴起的博士帽、草帽、卫生帽及毛绳便帽,大多来自外埠。……青年妇女则纯用长衫短裤,不逮膝、露腿赤胫,争趋时髦。”该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 | B.甲午战争后 |
C.辛亥革命后 | D.新中国建国后 |
12.
1978年-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 1992年 | 比1978年增长 | 比1949年增长 |
国民生产总值 | 24000亿元 | 7.18倍 | —— |
国民收入 | 17400亿元 | 5.78倍 | 48.6倍 |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
B.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确立 |
13.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这段话最有可能出现在
A.巴黎和会上 | B.华盛顿会议上 |
C.慕尼黑会议上 | D.万隆会议上 |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为了本地区的发展而设立的 |
B.都可以自行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律 |
C.都促进了本地区的繁荣稳定 |
D.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
15.
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了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指中国
A.成功地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 | B.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
C.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D.实施”863计划” |
17.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这段史料可以作为下列哪一选项的历史背景
A.新航路开辟成功 |
B.法国大革命 |
C.“三角贸易” |
D.美国独立战争 |
20.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距今102周年了。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束。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
B.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之一,在战后获得了应有的权益 |
C.战争告诉我们应该珍视和平、热爱和平 |
D.一战使各国人民深受苦难,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和革命运动的高涨[来 |
21.
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我们正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政府。”据此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改善人民生活 |
B.为了消除经济危机 |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
D.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