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省莒县南四校联盟春学期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试题(一)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87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3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连连征战,百姓流离失所,大量逃亡,掀起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到了南方。     
——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     
——《宋史》
材料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致英王的一封信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江南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的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此时为鼓励对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加以管理?
(4)材料五说明清朝前期实行什么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及问题,你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2.
(10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历史,到新中国成立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某校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节《近代以来的中国外交》的活动课,请你一起参与。
(1)第一组同学:将下列图片的序号填写到下列表格相应的空格处。(4分)

时间
外交情况
史实或成就(填写图片序号)
旧中国
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
七十年代
外交出现新局面
 
八十年代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21世纪初
外交事业新成就
 
 
(2)第二组同学:介绍新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史实。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②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始于哪一年?(1分)
(3)第三组同学:介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和外交事业的新成就。
①写出图三中A.B两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分)
②图二会议的召开,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具有怎样的重要地位?(1分)
(4)第四组:结合上述新旧中国的外交状况,分析推动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分)
3.
近代化是指以近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推动力,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表现有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思想的理性化。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二:“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
——马克思
材料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
——《大国崛起》
材料四:有一位思想家,他“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
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   
(1)材料一出自于哪一部法律文献?通过这一文献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请写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及最先兴起的国家。简述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一位德国历史上伟大的作曲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涌现出了一批发明家,请写出其中一位人物及其成就。
(4)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所引领的是一场什么运动,促成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2.选择题(共13题)

4.
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李文同学想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概况作一梳理,其中错误的是(   )
A.昌盛的秦汉文化B.时代特征鲜明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C.辉煌的隋唐文化D.灿烂的宋元文化
5.
研究下列表格,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清政府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D.民族政权的并立
6.
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
7.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8.
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   )
A.均衡发展B.迅猛发展C.曲折发展D.持续发展
9.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0.
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曾一度以苏(俄)联为榜样,历史兴趣小组以此为课题进行了研究,把我国向苏(俄)联学习的事件整理了出来,其中有一项与历史不相符合,请你帮他指出来(   )
A.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苏联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
C.苏联农业集体化——人民公社化运动
D.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11.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这两段《凤阳花鼓》词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民生活的巨大变迁,这是因为我国广大农村(  )
A.开展了土地改革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题文)一九九七年三月二十六日江泽民接受法国《国际政治》杂志采访时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三不政策”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武力解决
13.
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由分散走向整体,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历史应始于:
A.基督教的创立B.新航路的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的兴起
14.
如下图是美国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矗立的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擎火炬, 左手拿一铜板,铜板上刻着“1776、7、4”。l776年7月4日(  )
A.来克星顿打响抗英第一枪
B.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C.萨拉托加战役扭转战局
D.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15.
“……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文中的“社会变革”指(   )
A.大化改新B.南北战争C.1861年改革D.明治维新
16.
从下图海报中,我们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企图称霸世界
B.协约国集团将很快赢得“一战”胜利
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
D.“华沙”组织要求团结一致对抗美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