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濮阳市初中毕业年级历史摸底考试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87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3

1.综合题(共5题)

1.
阅读下面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南昌起义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2年9月15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图剿
1935年秋,昊起镇会师
1935年12月17日,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大学生示威游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
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国共两党合作宣言》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请回答:
(1) 大事年表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成功转移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目标有了什么新变化?导致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2) 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从哪些方面影响了“西安事变”的发生?
(3) 从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中国革命的发展新趋势
是什么?
2.
阅读下列两段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七年电影”特指新中国成立后的前17年(即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与政治的关系十分密切,电影可以单一依从政策要求而没有市场压力。……这一时期的许多电影都是有相当思想、艺术质量的好作品。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涉及电影更多的话题集中在改革、票房、策划、档期、市场等等。大众文化占据主要位置的时代,纯粹艺术的口吻显得软弱无力。……娱乐成为自觉追求,多元文化成为电影的基本状况。
(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在观念上发生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电影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3.
史料是我们认知过去的主要证据,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方式。阅读下
列史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观察上述四幅图片,请按史料的载体和可信度分为两类,并指出分类标准。
(2)这两类史料在史学研究中有什么联系?
(3)从图三所显示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直接了解的文字是什么?除了图三外,你还可以从以上史料中获取什么历史信息?(选一幅图片)
4.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出图片反映史实之间的联系性。)
5.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的辉煌。
材料二: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次公投不仅决定着欧盟整体的命运,也会对中英乃至中欧关系带来诸多影响。英国的脱欧,可能迫使中国被推到与美国阵营直接对抗的最前线。但欧盟绝对不会心甘情愿走这条路,中国也不允许让欧盟退出世界政治舞台,继而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因此,无论是欧盟,还是中国,都有意愿让欧盟重新强大起来,这样更有利于中国把“一带一路”战略推向欧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有哪些?
(2)1993年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成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二分析英国脱欧对中国带来什么机遇和挑战?

2.选择题(共15题)

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河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下面属于河南历史文化的是(  )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
列强的侵略轰开了“天朝”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卷入资本主义市场的是(  )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有一位美国汉学家曾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人物”不包括(  )
A.李鸿章B.左宗棠C.洪秀全D.曾国藩
9.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D.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
归纳法是历史探究学习的常用方法,根据以下事实你能推断出探究的主题是(  )
A.铭记历史,珍爱和平B.渴望和平,民主团结
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D.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11.
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A.社会性质的改变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D.人们生活的富裕
12.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A.新中国的成立B.抗美援朝的胜利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3.
下图是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D.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1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中共八大上,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③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5.
以下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一组图片。分析这组图片你认为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新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B.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D.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16.
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公元1500年左右,它变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迪亚士的探险活动B.哥伦布的成功远航
C.欧洲的殖民扩张D.郑和下西洋
17.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这层纱幕”在意大利最先消散是由于(   )
A.罗马共和国崛起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的兴起D.殖民扩张活动
18.
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历史任务是(   )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B.为资本主义发展消除障碍
C.避免国家分裂
D.反抗殖民压迫
19.
观察1933-1937年美国经济活动指数表(1923-1925年月平均指数为100),出现表
中所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行B.对外战争的刺激
C.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0.
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列出
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经济全球化——西欧一体化——欧元启用
B.凡尔赛华一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C.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