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2017届九年级第三次中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85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21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30年代,就全球范围看,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充满暴力与反抗的年代。就中国而言,这又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曲折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人类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即将迎来第一缕曙光。
(1)请用图示法对这一时期的中外大事进行简要梳理。
(2)请从你梳理出的中外大事中各选一例,说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以上探究对你学习历史有何启发?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年,日立率先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成为第一家驻京日本制造企业。1980年4月,北京航空食品、建国饭店、长城饭店成为首批获准成立的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983年,壳牌先后与埃克森石油公司及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合作,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石油勘探工作。
材料二  2014年12月31日,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中国北车,更名为中国中车,合并后的中车公司成为了全球高铁技术的最大供应商,受益于更大规模、更高运营效率、更高研发效率、更低采购成本和统一的全球战略,实现了更高的国际竞争力。南北车的合并拉开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组大幕。
材料三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被媒体称为高铁和轨道交通“走出去”的爆发元年。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姚培生说“高铁是中国的奇迹,是中国含金量最高的装备,已经历了世界上所有复杂地形条件和恶劣气候的考验,完成了最长距离、最大密度的商业运营。”如今,高铁这张新名片正快速地发向世界各地。
(1)材料一中现象的出现得益于哪一政策?这一现象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2)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开放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3.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图1尼罗河孕育了哪些文明成就?
(2)图2中的大运河在形成方式上与图l中的尼罗河有何不同?它在当时有何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你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做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材料二 易中天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200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
材料三    1838年英国某工业重镇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1)材料一中“外界的权威”指的是什么?为了与“外界的权威”作斗争,“他们”提出了什
么思想?
(2)材料二中“这个设计”指的是什么?这一精巧设计能够创造出来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什么事件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和探究,请问这一时期欧美国家的社会转型体现的时代潮流是什么?

2.选择题(共15题)

5.
2017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按照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下列哪项的存在形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    )
A.洛阳龙门石窟B.殷墟C.秦始皇陵兵马俑D.二十四节气
6.
下边形势图中这场战争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C.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
某网站进行“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请你按时间顺序对下列旅游项目按相关事件的时间顺序
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①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②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③革命昀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④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①③④
8.
“古都兵变动天寒,化作长城碧雪丹,国共缓攻矛与盾,军民披沥胆与肝……”该诗中描述的历史事件 (    )
A.促使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B.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全面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D.国共谈判,签订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9.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
A.抗击外来侵略B.恢复发展经济C.进行三大改造D.巩固新生政权
10.
“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限制、利用和改造的政策。……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后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与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 (    )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D.国有企业改革推行
11.
在乒乓外交和基辛格访华后,1972年2月14日,美国政府宣布进一步放宽对华出口控制,对华出口商品清单上新增商品包括机车、建筑设备、工业化工产品、内燃机和碾压机等。这说明 (    )
A.美国妄图干涉中国经济发展B.中美贸易发展推动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步伐D.中美关系的缓和促进了两国经贸发展
12.
2017年2月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的年会时强调: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全面拓展,香港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香港一定持续保持繁荣稳定。香港经济能够保持繁荣稳定主要得益于( )
A.“一国两制”方针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贯彻实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
《英国通史》中写道,过去以天为价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高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材料反映的情景主要表明工业革命(  )
A.提高了生产效率B.改变了生活习惯” C.拉大了贫富差距D.改善了生活质量
14.
15世纪的世俗主义者不信上帝,不相信《圣经》是上帝的启示,他们鼓吹“自由、快乐、不受约束”。“世俗主义者”的观点属于 (    )
A.君权神授思想B.人文主义思想C.理想主义思想D.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15.
“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要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托马斯·潘在《常识》中提出的观点在下列哪一文献中体现最为鲜明 (    )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D.《法典》
16.
列宁在1895年评价它时说:“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列宁评价的是( )
A.《解放黑人奴隶宣言》B.《1787年宪法》C.《人民宪章》D.《共产党宣言》
17.
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能够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历史有很大帮助。下列示意图对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揭示最为准确的是 (    )
A.B.
C.D.
18.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自己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抨击他的人主要是针对 (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
C.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19.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恶毒。”这表明了( )
A.二战的罪魁祸首是德国法西斯
B.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对二战发生有重大责任
C.《凡尔赛和约》是二战爆发的根源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