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17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三)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854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0

1.综合题(共3题)

1.
杰出历史人物通过自身历史活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材料一
材料二
 
(1)汲取经验教训是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治国思路。材料一体现了秦始皇采取统一的什么措施?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我是所有被推举到总统的人中出身最卑微的一个,可是我所要完成的任务却比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艰巨得多。
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材料四
 
(2)勇于面对现实是一些杰出历史人物的使命担当。材料三中的“我”(1861年就任总统)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据材料四写出19世纪末中国知识分子变法图强的背景,以及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的代表人物及其实践活动。


图一
图二
 
(3)图一人物探索出的正确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始于什么事件?他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探索上的具体实践又是什么?写出图二人物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概括二人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
2.
历史时间与空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其中两个要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时间与空间都具有具体性。写出1945年发生的中外历史事件各一例。
(2)阅读下列关于历史时间与空间的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基教二司函(〔2017〕1号),指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历史时间具有阶段性。写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此时资本主义世界正面临怎样的局面?
②历史空间具有范围性。写出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地点。材料二呈现的是哪一历史格局?
(3)图示法是示意历史时空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图一
图二
图三
 
①写出图一所示两大集团的对抗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为了打败图二示意的这一集团,正义的力量最终联合起来,其联合的标志是什么?
②在图三位置绘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简易示意图,并写出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
3.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欧洲的兴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崛起篇】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三大革命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到19世纪末,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属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
(1)英国科学家牛顿为“科学革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英国在17世纪的“政治革命”中确立了什么形式的资产阶级政权?
(2)材料中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欧洲哪个国家?到19世纪末,欧洲哪个国家利用科技“改造”和“创造”使工业后来居上,成为后起之秀?
【衰落篇】1945年,长达6年的战争苦难已使欧洲筋疲力尽,经济上衰弱的生存能力已使欧洲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完全失去了以往作为世界中心的地位和威望。
(3)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复兴篇】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法国)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到197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全球通史》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东山再起”,摆脱“卒子”地位的的主要原因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感悟篇】 (5)纵观欧洲的兴衰历史进程,你能得出哪些历史启示?

2.选择题(共15题)

4.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归类,属于相同类别的有( )
①《史记》与《资治通鉴》 ②《九章算术》与《红楼梦》
③《伤寒杂病论》与《本草纲目》  ④《天工开物》与《兰亭序》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④
5.
柳诒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
6.
根据下列信息推断,荣誉军人王强伤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7.
与下图合影照有直接关联的是( )
A.黄埔军校建校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重庆谈判
8.
解决“西安事变”、“北平解放”和“西藏解放”的共同方式是( )
A.和平B.武力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
9.
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某一领域的变化。此领域是
A.通信设施B.大众传媒C.交通工具D.社会习俗
10.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对农民生产产生积极影响的有( )
①土地改革运动   ②农业合作化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1.
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的先进事迹发生在( )
A.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2.
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其中属于第二次外交高潮的史实有(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建交、香港回归
C.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
D.中国重返联合国、尼克松访华
13.
一位普通家庭中的男主人可以去参加公民大会,并在会上发言和表决,还可以领取一份国家发放的津贴。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古代雅典B.古代印度C.古代巴比伦D.古代罗马
14.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8世纪,影响欧洲“人心改变”的是( )
A.达·芬奇B.伏尔泰C.达尔文D.列夫·托尔斯泰
15.
1804~1814年欧洲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欧洲殖民扩张
C.法国资产阶级革命D.拿破仑对外战争
16.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在①②两处应分别填入(  )
A.《巴黎和约》、多极化趋势
B.《九国公约》、全球化趋势
C.《慕尼黑协定》、全球化趋势
D.《九国公约》、多极化趋势
17.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时,为了缩小搜索范围,经常要进行的操作是(   )。
18.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时,为了缩小搜索范围,经常要进行的操作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