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82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8/30

1.综合题(共3题)

1.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请回答:
(1)秦始皇开创了华夏民族国家统一的伟业,并创立了一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叫什么?汉朝时继续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
(2)边疆的安定是盛世之基,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侵略者对新疆的分裂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西藏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2分)
(3)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请例举3世纪时大陆与台湾交流的史实,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这一方针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古至今,炎黄子孙在创新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它对后来史书的编写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2)随着三峡大坝的修建,水位上升,下图中的一道天然石梁已经沉入水底。在古代,这道石梁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国情,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哪里?抗日战争时期,各行各业人在努力工作,下图中的人物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创新,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制度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7年国两个事件-------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而被证明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些事件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从最初为欧洲问题而开战、实质上是欧洲的战争转变成为全球范围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战争(二战)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的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为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7年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前一日已经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针对美韩开始在韩国部属“萨德”反导系统的行为,俄罗斯各方7日密集发声反对。俄各方认为,美在韩部属“萨德”是“挑战俄罗斯”。
------摘自新华社通讯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欧洲阶段转变到全球阶段的原因,并归纳一战的影响。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不共戴天的敌人”是谁?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作出了怎样的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大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
(4)结合三则材料综合美苏(俄)关系的曲折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判断题(共1题)

4.
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并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图一见证了中日两国在西汉时期进行了和平友好的交流。
(2)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扶持了傀儡皇帝溥仪。
(3)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日本被迫投降。
(3)图二、图三、图四所示事件都发生于20世纪。
(4)上面四幅图见证了中日关系的变化历程。

3.选择题(共10题)

5.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下列著作中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参考价值的是(  )
A.《伤寒杂病论》B.《水经注》
C.《九章算术》D.《齐民要术》
6.
下图为1927年到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34年至1937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
B.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C.抗日战争的爆发
D.北伐战争的影响
7.
重庆民国街位于重庆两江国际影视城,以“民国历史”、“巴渝特色”为主题的特色街区,重现了民国时期重庆的著名建筑和景致,如国泰戏院等,1942年4月3日,在国泰大戏院获得演出成功的是
A.《屈原》B.《雷电颂》C.《四世同堂》D.《天国春秋》
8.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
B.自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的地点
9.
被进步群众誉为“小新华日报”的是1947年开始出刊的
A.《挺进报》B.《大公报》C.《新蜀报》D.《渝报》
10.
“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以上生产资料依法收归国有,均由乡农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也分给地主同样一份。”这个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取得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B.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党派的***的是
A.沈钧儒B.周恩来C.黄炎培D.张澜
12.
“香港人与内地在经济、旅游以至文化方面,每天都在接触、对话、交流、合作。同时,我们没有放弃香港核心价值及生活方式,从这种种看‘一国两制,是成功落实了”。香港回归后,发生变化的是
A.社会制度B.核心价值
C.生活方式D.主权归属
13.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写到“……这一事件受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和猛击”。此事件指的是
A.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思想B.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C.欧洲启蒙运动D.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
14.
“苏联人按照直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这座城市的命令挖掘了掩体……1943年2月3日,苏联人接收了12万德军的投降。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上述内容描述的战役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B.莫斯科保卫战
C.诺曼底登陆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