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0年高三基础知识测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5809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8分)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0%,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在电力结构中,火电比重偏高,核电、水电、风电等所占比重偏小,电力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带来能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发电、鼓励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同时,不断扩大的中国新能源发电市场也刺激了国内新能源发电机组和零部件的生产,使得制造业更加趋于成熟,逐渐覆盖整个供应链。
阅读材料,分析国家鼓励新能源发电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经济意义。
2.
(25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一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优势和特殊功能。也给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由中宣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文化部等部门组成调研组,多次前往各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听取相关部f1、文化企业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初稿)》。后经反复征求意见并作多次修改.最终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根据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形成过程。(8分)
材料三《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政府在振兴文化产业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1分)
3.
(8分)
2009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发展”与“转变”的关系。

2.图表题(共1题)

4.
(18分)
阅读下面的图表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
材料二我国内需不足最深层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农村消费乏力。近年来。各方都在致力于刺激农民消费、扩大农村内需上想主意、出政策、下工夫.但农村这“一大块”的内需似乎仍不太“听使唤”,始终在拖扩大内需的“后腿”。为有效扩大内需,最近中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1)概括图1、图2分别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推进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央提出的“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原因。(12分)

3.选择题(共2题)

5.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
①传统习俗        ②北京故宫、长城               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④《论语》       ⑤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⑥延安宝塔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图表题:(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