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文综政治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5500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四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低,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比较落后。同时,
中国又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的国家,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比使用石
油、天然气分别高出约36%和61%。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和消费结构在未来相当长的一
段时间将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使得中国今后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必然还要持续增长。
(1)结合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思考,我国如何才能改变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
量持续增长的状况?(10分)
材料五通俗地讲,森林碳汇就是森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并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在确定了范围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这种有特殊要求的造林活动,叫做碳汇造林。
(2)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低碳生活、碳汇造林等新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
人所熟识。并逐步转变为部分公民的实际行动,甚至成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运用价值
观的知识,对这一现象加以评析。(10分)

2.图表题(共1题)

2.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获高票
通过。2万字的报告,字里行间都渗透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施政理念。
材料一《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过程
时间
过程
2010年1月19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将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各省区市、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和党政军群各部门
2010年1月22日
至2月1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五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学者,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界代表,企业界代表和工人、农民、学生等基层群众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
2010年2月27日
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针对网友提出的经济发展、外交、住房、就业、物价等问题一一作答
2010年3月5日
至3月14日
《政府工作报告》接受人大代表审议和政协委员讨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被吸收进报告的定稿
 
(1)《政府工作报告》的诞生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常识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政府上述行为的哲学依据。(10分)
材料二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
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要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让每个劳动者备尽
所能,各得其所。要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3)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10分)

3.选择题(共1题)

3.

工业生产中,常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仅根据下表数据判断,不宜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  )

金属

Na

K

Al

Cu

Fe

熔点/℃

97.5

63.6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774

2467

2567

2750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图表题:(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