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文综试题三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75464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图表题(共1题)

1.
(30分)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两会”,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2)班学生就“我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为课题开展探究学习,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分配之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
十七大
提出了“克服平均主义”,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分配制度的重大改革。
提出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
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和正确的分配政策。
提出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强调,要逐提高“两个”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联系上述信息,指出我国调整完善分配制度的经济原因,并结合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我国分配制度变革的意义。(9分)
分配之忧:  
三大收入在GDP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
企业营业盈余
政府收入
1997年
53.5%
21.23%.
10.95%
2007年
39.7%
31.29%
20.57%
 

(2)以上图表反映了我国当前经济领域存在什么问题?请你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该怎样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13分)  
分配之责: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交流时说:如果说把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看作是政府的责任,那么,分好财富这个“蛋糕”,就是政府的良知。
(3)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说说政府为什么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分好?(8分)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22分)团结就是办量,力量源自热爱。2009年,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地各部门都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由20 万军民参加的60年国庆庆典系列活动,激发了亿万群众浓浓的爱国心,家国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具有广泛群众参与度的“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人物)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对英雄模范的崇敬,都凝聚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幸福平安、家国兴旺;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英烈;端午节——热爱祖国、求索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秋节——团团圆圆、喜庆丰收;重阳节——尊老敬老、孝亲爱老……一个个传统节庆活动,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标志和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1)60年一甲子,60年旧貌换新颜。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庆祝新中国60华诞是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作为中国公民,你有何感触?(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群众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10分)
(3)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双百”人物身上所承载的“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理想、艰苦奋斗、敢于胜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对你实现人生价值有何启示?(6分)

3.选择题(共3题)

3.

下面诗句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4.

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5.

对这首诗的鉴赏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图表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