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19年中考历史二调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37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5

1.综合题(共5题)

1.
   每逢节假日,美轮美奂的烟火表演场面宏大,让观众叹为观止,焰火是由中国的四大发明之——火药发展而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同时,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而在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中,中国也深深地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的火药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这种传播方式属于人类文明交流的哪一方式?
(2)试举例说明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同时“中国也深深地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3)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文明交流与融合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2.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64年,李鸿章强调“今昔情势不同,岂可狃于祖宗之法,必须……废弃弓箭,专精火器”,主张“仿立外国船厂,购求西人机器,先制夹板火轮,次及巨炮兵船,然后水陆可恃”。
材料二 据英人傅兰雅记载,从1871—1880年的10年间,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西书就有98种、235种、译成未利之书45种,140余种,尚有13种未全部译完,其数量远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翻译西书之总和。
材料三 光绪初年,唐廷枢受李鸿幸委派,创办开平煤矿,不料建成投产后,就有人参奏,扬言煤矿临近遵化“陵寝重地”,在此采煤,有碍黄陵风水,奏请封矿。
(1)根据材料一,“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有哪些?指出李鸿章主张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给中国带来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请对比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比较)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中国主要科技成就览表。
 
时间
成就
地位
载人航天工程
2000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嫦娥”绕月探测工程
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世界上第四个掌握绕月探测的技术探测的国家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2000年10月31日
北斗导航卫星一号
世界上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2000年12月21日
北斗导航卫星二号
 
2003年5月25日
北斗导航卫星三号
 
材料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材料三 据报道,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互联网正前所未有地融入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影响着社会的生产方式。曾几何时,农民兄弟面临挤压滞销的果菜束手无策。如今,借助互联网,小巷深处的酒香也能远飘万里,当前,我国移动互联技术在农村快速普及,通过“互联网+”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了互联网分享、远程、快捷的特点,有效优化和集成了社会资源向困难群众的配置,有力地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材料四 改革开放40周年,党中央表彰了100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他们中有为大国重器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代表,如孙家栋,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担任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总设计师,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和应用,作为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担任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的总设计师,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碎科学家程开甲,他隐姓埋名40年,一生为国铸核盾,先后参与和主持首次原子弹、氢弹试验,以及“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等在内的多次核试验,为建立中国特色核试脸科学技术体系作出杰出贡献,还有屠呦呦,袁隆平等科学家。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取得以上科技成就的原因。
(3)综上材料,体现了新时期哪些新发展理念?这一时期科技的新发展怎样改变你的生活,请举例说明。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欧洲大陆各国封建制度依然存在,近代本主义文明还没有确立…直到法国大革命,法国为欧洲树立了资本主义民主的榜样,又经过拿破仑战争的冲击,各国最终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框架,近代资本文明在欧洲占了支配地位。”
材料二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高潮,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泛欧组织,1950年,欧洲一体化先驱让莫内(法国籍)和法国外长舒受首先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即舒曼计划),旨在约束德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法国在反封建方面是怎样为欧洲作出榜样和贡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为“欧洲统一”还作出了哪努力?
(3)综上所述写出推动近现代欧洲发展的因素。

2.选择题(共17题)

6.
下列文化遗址中哪些是位于洛阳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
***和中共中央反复权衡利弊认定先打下锦州,切断东北国民党军队同关内的联系。把它封闭在东北各个击破,最为有利,而且只要有最大的决心和充分的准备,是可以做到的。相关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8.
“使日本始终没有在中国占领区建立起巩固的殖民统治,严重破坏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罪恶图谋,使日本的战争能力日渐衰落,以致1943年下半年以后,敌后战场的侵华日军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对此局面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美国的太平洋战场
D.苏德战场
9.
“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说法与这段话意思相符的是
A.没有将宗教改革一直沿用下去而导致失败
B.不能充分依靠人民而导致失败
C.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而导致失败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导致失败
10.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缺少)。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11.
1894年1月,美国的报纸报道称“日本披着文明的外衣,实际是长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现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露出野蛮的本体”。相关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2.
孙中山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肩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同自己倡导的国民革命,二者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而这种国民革命,必须有工农的参加,才能取得胜利”以下事件符合相关历史趋势的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红军长征
13.
2018年11月27日中国新闻社报道: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26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香港经济表现较佳,预计今年全年GDP增长将高于特区政府最新的3.2%的预测。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说明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的优越性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14.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创建新中国
B.实现祖国统一
C.进行土地改革
D.恢复国民经济
15.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曾讲道:“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认识得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了经济特区
C.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
D.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6.
《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
动力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生产的专门化趋势,导致社会分工扩大,下面关于社会分工扩大叙述
A.行业性分工扩大
B.地区性分工扩大
C.手工业中心出现
D.农业和工业分开
18.
“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绘画、雕塑等都复活了,欧洲从迷信的、自我约束的社会,慢慢变为自由开放的心态。”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现实主义的流行
B.浪漫主义的流行
C.人文主义的流行
D.自由主义的流行
19.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①削弱了农奴制度
②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③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④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0.
美国1932年夏天,全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下降了55.6%,其中,生产资料的生产下降了65.6%到65.3%不等。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情况更糟,为此,美国实行
A.新经济政策
B.法西斯专制
C.新政
D.计划经济体制
21.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其中反映“建设性的使命”的表现是
 
A.东印度公司
B.克莱武
C.章西女王
D.尼赫鲁
22.
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总是那些深刻反映了历史的艺术作品。下列作品与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不相符的是
A.《英雄交响曲》一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黄河大合唱》一反抗侵略的战歌
C.爵士乐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D.《国际歌》一无产阶级革命的号角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