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308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3

1.综合题(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

——雍正皇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始皇”在政治上创导的“后世之治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塞外之一统”最早由哪个民族实现?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列说明“塞外之一统,极盛于我朝”。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历史主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和一系列诏令,实施变法。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但“改科举、废八股”的诏令引发各地士人“民情汹汹,群起反对”,而军事上的措施既少又空洞无法实施。……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这些诏令始终停留在纸面上。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记载“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皇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八年级历史教学参考岳麓版

材料二  1868年,德川幕府倒台……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要走自己的路,不要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历次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变法的名称,并概括变法遇到的阻力和困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新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并举例说明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能体现“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典型事例。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促使改革成功的因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圆了农民祖祖辈辈渴求土地的梦。为了保卫已经获得的土地,农民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因此,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兵源上从来没有遇到任何困难,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战士都骄傲地声称他是自愿参军的。蒋辖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国民党军队全靠“抓壮丁”补充兵源,人们常可以看到一长串新兵被用绳子拴在一起,像奴隶一样,被押到兵营。

——摘编自谭奇伦《从蒋介石等人的自白看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1)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21年,拿破仑在去世前这样说:“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上,一只秃鹰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

——李宏图、郑春生、何品《拿破仑帝国·前言》

(1)材料中的“火种”指的是什么?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中的“火种”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奠定了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这种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选择题(共26题)

5.
曾在兰亭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是
A.曹魏钟繇
B.东晋王羲之
C.南朝祖冲之
D.明朝徐光启
6.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主要是为了
A.减少军费开支
B.收回军权
C.防止武将跋扈
D.提高文人待遇
7.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下列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8.
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勇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他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抵抗侵略
B.祖国统一
C.民族团结
D.中外交往
9.
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张骞通西域一一丝绸之路的开通
B.宋朝商业繁荣一一“交子"的出现
C.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一一军机处的设立
D.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一一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10.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1.
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2.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3.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创办大生纱厂
B.创办湖北织布局
C.创办汉阳铁厂
D.创办轮船招商局
14.
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技术
B.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C.都没有改变社会制度
D.都使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15.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土地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版图的变化主要与哪国有关?
A.俄国
B.法国
C.英国
D.德国
16.
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B.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C.苏联红军进驻中国东北
D.中国实行全民族的持久抗战
17.
如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18.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该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B.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9.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作者凌青《林则徐的后裔》在诗中表达的信息不包括
A.虎门销烟扬我国威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香港回归洗雪国耻D.改革开放国力增强
20.
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 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 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1.
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大跃进”时期
22.
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金字塔——古巴比伦王国
B.种姓制度——古埃及
C.迦太基人——罗马共和国的灭亡
D.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建立
23.
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部著作是
A.《共产党宣言》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民法典》
24.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说明了
A.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B.战争将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25.
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还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是
A.自由主义思想
B.复兴希罗马古典文化
C.人文主义思想
D.民主平等思想
2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B.推翻了专制制度
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7.
下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来自
A.英国、法国
B.美国.法国
C.美国、俄国
D.俄国、日本
28.
条约规定:“通过加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和建立经济和货币联盟,包括最终引入本条约规定的单一货币,特别是通过建立一个没有内部疆界的区域,促进经济和社会平衡和持续的进步。”该条约中的“联盟”是
A.三国同盟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9.
斯大林在评价一次战役时说,这是德国法西斯军队覆灭的起点,德国人在大激战以后,已经不能恢复自己的元气了。这次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30.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工人的工作时数为每周35小时,最低工资为每小时0.4美元。与这一法规相关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马歇尔计划
D.杜鲁门主义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