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2.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请回答:
(1)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十月革命爆发于哪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下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其中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指出“新纪元”的具体内涵。

(3)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伟大决策是什么?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化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请指出我国迈出的对外开放第一步的重大举措。
(1)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十月革命爆发于哪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下组图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程。其中图1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请指出“新纪元”的具体内涵。

(3)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伟大决策是什么?对外开放的扩大与深化使中国不断融入世界,请指出我国迈出的对外开放第一步的重大举措。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及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使列强极为惊恐,如何保护列强的在华既得利益,是他们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各国统治者之间并不想以兵相见,而是希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彼此矛盾。这些就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前提,而作为亚太地区大国的美国则在这次会议上扮演了主要角色,会议最终形成华盛顿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前提。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大同盟走向分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3)综上,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觉醒以及巴黎和会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的强硬态度,使列强极为惊恐,如何保护列强的在华既得利益,是他们必须处理的一个问题……各国统治者之间并不想以兵相见,而是希望召开新的国际会议,通过外交途径缓和彼此矛盾。这些就是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前提,而作为亚太地区大国的美国则在这次会议上扮演了主要角色,会议最终形成华盛顿体系。
——摘编自徐蓝《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在战争年代中,西方列强和苏联不得不结成统一战线,以对付不共戴天的敌人的威胁。战争临近结束时,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被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纵观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演变的历史,各方核心关切得到较好平衡之时,世界形势往往相对稳定;国家间秩序安排明显有失公允之时,世界就容易陷入动荡不安。与单极世界、两极世界相比,世界多极化更能体现国际社会追求公平正义和多边主义的价值理念,更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更契合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深层需要,更有助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因而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金鑫、林永亮《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2019)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华盛顿会议召开的前提。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大同盟走向分裂”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
(3)综上,你认为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是什么?
2.简答题- (共1题)
5.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请回答:
(1)截止2018年底,我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87万人,孔子学说的影响不断扩大。孔子提出了什么学说?创立了哪一学派?
(2)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成为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于1924年借鉴苏联红军的制度创办了新型军事学校,其简称叫什么?它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国智慧启示世界,请举一例我国在万隆会议上贡献中国智慧的史实并说明。
(1)截止2018年底,我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87万人,孔子学说的影响不断扩大。孔子提出了什么学说?创立了哪一学派?
(2)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成为中国革命的潮流。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下,国民党于1924年借鉴苏联红军的制度创办了新型军事学校,其简称叫什么?它在国民革命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中国智慧启示世界,请举一例我国在万隆会议上贡献中国智慧的史实并说明。
3.判断题- (共1题)
6.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一战”是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而发生的利益冲突。战争的结局是发动者没有估计到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都走向崩溃。英法等战胜国虽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制裁,但战败的德国没有认输。当西方遭逢经济大萧条之际,脆弱的欧亚格局再次面临挑战。纳粹德国发动了声称要谋求“生存空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顾百年之内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学界热衷寻找新的战争风险源于何方,他们把焦点放在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同时也出现许多矛盾的亚洲,中国不幸成为“躺枪者”。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西方学界长期持有的传统的“国强必霸”逻辑……中国提出与周邻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些都更加贴近亚洲等国家的利益聚焦点。
(1)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列强的争夺有关。
(2)第一次世界大战消除了欧洲列强间的矛盾。
(3)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促使了日本和德国的法西斯化。
(4)西方学界认为新的战争风险将会源于亚洲。
(5)西方学界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判断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
“一战”是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和殖民地而发生的利益冲突。战争的结局是发动者没有估计到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沙俄帝国都走向崩溃。英法等战胜国虽对战败国进行了严厉制裁,但战败的德国没有认输。当西方遭逢经济大萧条之际,脆弱的欧亚格局再次面临挑战。纳粹德国发动了声称要谋求“生存空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顾百年之内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学界热衷寻找新的战争风险源于何方,他们把焦点放在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同时也出现许多矛盾的亚洲,中国不幸成为“躺枪者”。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西方学界长期持有的传统的“国强必霸”逻辑……中国提出与周邻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些都更加贴近亚洲等国家的利益聚焦点。
——傅莹《不能忘却的记忆——百年内两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1)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列强的争夺有关。
(2)第一次世界大战消除了欧洲列强间的矛盾。
(3)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促使了日本和德国的法西斯化。
(4)西方学界认为新的战争风险将会源于亚洲。
(5)西方学界对当今世界形势的判断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
4.选择题- (共13题)
7.
2019年春节,故宫博物院推出“紫禁城里过大年”系列活动,著名作品《兰亭序》(摹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下列有关《兰亭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完成于西汉时期 |
B.被人称为“正书之祖" |
C.作者是书法家王献之 |
D.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8.
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形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C.标志着三大主力红军于1936年胜利会师 |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9.
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④②③① |
D.②④①③ |
10.
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相同点是
A.都是日军蓄谋已久后突然发动 |
B.当地的中国驻军都奋起反抗侵略 |
C.两次事变都发生在东北地区 |
D.都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
11.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破袭正太铁路的命令,一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攻击战拉开了序幕。该战役是
A.淞沪会战 |
B.武汉会战 |
C.平型关大捷 |
D.百团大战 |
13.
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下表数据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 粮食产量 | 人均口粮 | 人均收入 |
1976年 | 35000斤 | 230斤 | 32元 |
1979年 | 132300斤 | 800斤 | 200元 |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 |
D.国有企业的改革 |
14.
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的港珠澳大桥上每天都往来大量的车辆,让港珠澳大湾区的交通更便捷。以下对交通发展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A.发电机的发明 |
B.电灯泡的发明 |
C.电动机的发明 |
D.内燃机的发明 |
15.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戏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
B.城市化进展迅速 |
C.工业化开始启动 |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
16.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西汉时,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完成《史记》 |
B.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
C.苏维埃政府建立后,苏俄同德、奥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
D.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对于加速法西斯灭亡起了重要作用 |
17.
战争海报被人们称为墙壁上的“武器”,下图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画,大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下列结论,能直接从海报中得出的是


A.美国的珍珠港遭到日本偷袭 |
B.美国与中国同为反法西斯的盟国 |
C.美、英、苏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 |
D.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 |
18.
探究历史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与结果之间因果联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秦完成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建立 |
B.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
C.阿尔及利亚宣告独立——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
D.现代高新科技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简答题:(1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