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对外交往,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明交融,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图一并依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条道路开辟之初传播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写出图二中古代中国和非洲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海路贸易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空前繁盛。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4)新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四,指出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国内和平建设的作用。
材料一

(1)观察图一并依据所学知识,请列举出这条道路开辟之初传播的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文明成就各一例。写出图二中古代中国和非洲友好往来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 海路贸易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空前繁盛。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政策因素。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恶果?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4)新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材料四,指出积极的外交活动对国内和平建设的作用。
2.
今年已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天辟地)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另辟蹊径)
材料二:1928年起,***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生死攸关)
材料三: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了***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中流砥柱)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砥砺前行)
材料五:***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开天辟地)
材料一:以五四爱国运动为起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以波澜壮阔的规模广泛传播,已经有那么多先进分子奔集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了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
——整理自金冲及《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校择》
(1)马克思主义最早在中国传播与哪一事件有关?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另辟蹊径)
材料二:1928年起,***先后写下了许多著作,其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摘编自石崇科《***选集》(第二版)等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条“相反的道路”是什么?(生死攸关)
材料三: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达四年之久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组织上增选了***为常委;军事上成立由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材料中“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指什么?这次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中流砥柱)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
(4)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请列举史实说明。哪一战役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的最好例证?(砥砺前行)
材料五:***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自1949年5月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5)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领导核心,有哪些优秀品质?
3.
在国家崛起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2)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列举与此有关的相关发明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德国工业4.0的目标实现离不开哪个领域技术的进步?
(4)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今天的人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还使英国走进了现代化的大门,使英国成为第一个现代化国家。这也就迫使整个世界追随着英国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因此,我们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英国引领了当时世界的潮流,打开了现代世界的大门。
——《大国崛起》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工业4.0是2011年4月德国政府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材料一中什么事件的完成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在生产方式上引领了当时世界的什么潮流?(2)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列举与此有关的相关发明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德国工业4.0的目标实现离不开哪个领域技术的进步?
(4)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格局方面出现了什么变化趋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今天的人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
2.选择题- (共8题)
4.
樊树志《国史概要》中说:“改革的结果,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改革也引起鲜卑上层贵族相当大的敌意,他们对皇帝偏爱汉人士族地主有所反感,…宫廷政变与阴谋绵延了三十年。”材料中的“改革”是指
A.秦国的商鞅变法 |
B.北魏孝文帝改革 |
C.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
D.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确立 |
5.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辉煌。李约瑟认为“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下列哪一科技成就产生于这个辉煌期之外
A.《齐民要术》 |
B.曲辕犁 |
C.活字印刷术 |
D.《天工开物》 |
6.
有人说,洋务运动“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B.提倡“民主”“科学”,进行思想启蒙 |
C.鼓吹变法,以实行君主立宪 |
D.主张“自强”“求富”,维护封建统治 |
7.
美国国务院的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中国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下列说法与之意思最为相近的是()
A.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B.***: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C.彭德怀:几百年来,西方国家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可侵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
D.陈毅: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
8.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
C.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
D.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
9.
分析历史史实、解释历史现象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下列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巴黎公社运动﹣一成功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B.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
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