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东陈片2018届九年级秋第二次月考检测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510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1

1.综合题(共3题)

1.
思想篇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材料二  1535年某画家写道:“许多已经湮没的事物将要再生。” 
人文主义小说《巨人传》描写道,1533年时人们都相信,存在着一千年的精神黑暗。相继而来的将不会是新生,而是真理的重新恢复。
材料三 “他们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材料四 《新青年》明确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918年后这种宣传出现了新的变化。
⑴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同时代西方的主张“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家是谁?
⑵材料二中“已经湮没的事物”指什么?“一千年的精神黑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⑶材料三是对哪场运动的叙述?这场运动影响了十八世纪的哪两场革命?
⑷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1918年后的新变化”指什么?
2.
探索篇
近代中国饱受外来欺凌,值得庆幸的是先进的中国人从未沉沦,他们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救亡图存运动,开展了近百年荡气回肠的近代化的探索进程。
材料一 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而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和从弱到强的过程。
材料三

材料四 会议……让博古下了台,这样全党终于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顺利完成了长征。
——陈毅《三年游击战争回忆》(摘编)
⑴材料一中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孙中山是怎样救国的?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了什么企业?
⑵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
⑶材料三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图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图三中“星星之火”指什么?
⑷根据材料四指出长征胜利结束是哪一年?这一年在国共关系上发生了哪一重大事件?
⑸通过以上材料的探究,你有怎样的认识。
3.
改革篇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越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
——伯利克里《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三 七世纪中期,大唐的近邻日本进行了一场汉化改革,有力地打击了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天皇的权力。
材料四 康有为在一份代拟奏折中说: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1)材料一中“商君”指谁?“坏井田,开阡陌”具体指什么措施?从材料中找出变法成效的句子。
(2)材料二中“这样的政体”实质上是什么制度?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对应“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改革措施。
(3)材料三中的“汉化改革”指什么改革?日本从政治上主要学习唐朝的什么制度?
(4)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并指出他参与的变法运动的积极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2.选择题(共16题)

4.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的迁都,其中为接受先进的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都B.周平王迁都C.孝文帝迁都D.明成祖迁都北京
5.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古都,是旅游胜地。回首1898年老北京的街头不可能出现的是
A.有大烟馆在营业B.有人在高台上演说维新
C.有人在读《国闻报》D.东交民巷有洋兵把守
6.
“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
A.农民运动B.列强侵华C.民主革命D.自救运动
7.
下图是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体现在
A.开天辟地B.创建人民军队
C.生死攸关D.翻天覆地
8.
“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对联中未涉及的事件是
A.皇姑屯事件
B.柳条湖事件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9.
下列描述符合平津战役特点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0.
中国的民族工业历经风雨,发展艰难。它兴起于
A.洋务运动中B.甲午战争失败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11.
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能够证明其文明辉煌的有
①万神殿 
②帕特农神庙 
③《掷铁饼者》 
④《荷马史诗》 
⑤《十二铜表法》
A.①③④B.③④⑤C.②④⑤D.②③④
12.
平等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下列有关等级制度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
B.印度的等级制度中的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握神权
C.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必须服从国王的统治
D.“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反映绝对服从关系
13.
统一安定是发展的前提,下列国家中通过建立信仰实现统一的是
A.古代罗马B.古代巴比伦C.古代阿拉伯D.拜占庭帝国
14.
冲击和削弱西欧封建制度的原因有
①庄园经济的盛行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③大学的兴起 
④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
15.
“在法国大革命血雨腥风之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静悄悄的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B.火车的发明C.改良蒸汽机D.轮船的发明
16.
十八世纪法国的伏尔泰崇尚英国的开明君主制。他所说的“开明君主制”开始于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独立宣言》D.《人权宣言》
17.
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
A.对基督教会的服从B.以神为中心
C.忍受苦难希望来世入天堂D.追求个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18.
十五世纪开始,雄心勃勃的西欧人开始了海上冒险,寻找广阔的土地和无限的财富。这种冒险行动的杰出代表是
A.亚历山大B.马可波罗C.麦哲伦D.牛顿
19.
下列与工人阶级斗争无关的是
A.工业革命发展,贫富悬殊加大B.环境污染严重
C.第一国际成立D.巴黎公社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