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四:“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其土地政策有什么规定?
(2)材料二中江南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江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据此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4)材料四表明明清时期实施哪一政策?如何认识这一政策?
材料一:“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史》
材料三:读下图
材料四:“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美国汉学家费正清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其土地政策有什么规定?
(2)材料二中江南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政治因素是什么?江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并据此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
(4)材料四表明明清时期实施哪一政策?如何认识这一政策?
2.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创新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所以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1)试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举出明代在医学和工艺百科领域内的实用性著作各1部。
(2)材料二中他是谁?据材料说明他使该技术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结束了“地理上相对隔绝”局面的事件是什么?列举1例证明宋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4)材料四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5)依据材料五,试举例证明“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这一结论。哪项科技成果使比尔盖茨的设想成为现实?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由于它的极端实用性,一旦现实不提出直接的要求,它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所以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东汉时期,他在总结这项发明经验的基拙上,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做原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成本,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七年级历史教材
材料三:由于地理上的相对隔绝……古代中国人独自走着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一直保持着其永恒的魅力。——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五:“电的应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我们认为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恩格斯
“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比尔盖茨
请回答:(1)试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并举出明代在医学和工艺百科领域内的实用性著作各1部。
(2)材料二中他是谁?据材料说明他使该技术得到普及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结束了“地理上相对隔绝”局面的事件是什么?列举1例证明宋代“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4)材料四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5)依据材料五,试举例证明“爱迪生是这条道路开辟的伟大旗手”这一结论。哪项科技成果使比尔盖茨的设想成为现实?
3.
2019年3月两会期间,***多次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制度自信。阅读有关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1)材料一中的“制度”何时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该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表明西汉政府采取哪一方法解决王国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该皇帝设立的哪一机构起了监视臣民的作用?
(4)材料四所设机构最早与哪一位皇帝有关?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相权、君权合一,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摘自《“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制度”何时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该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表明西汉政府采取哪一方法解决王国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该皇帝设立的哪一机构起了监视臣民的作用?
(4)材料四所设机构最早与哪一位皇帝有关?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2.选择题- (共12题)
6.
2018年,美国联邦参议院于当地时间3月28日通过了所谓的“台湾旅行法”,严重挑战“一中”红线。下列属于古代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①宣政院
②澎湖巡检司
③伊犁将军
④台湾府
①宣政院
②澎湖巡检司
③伊犁将军
④台湾府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8.
小明同学在参观南京博物院特展“走进养心殿”后,对“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产生了浓厚兴趣。下列属于“十全老人”功绩的有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反击沙俄侵略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①设置驻藏大臣
②设置伊犁将军
③平定噶尔丹叛乱
④反击沙俄侵略
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②⑤ |
B.①② |
C.③④ |
D.③⑤ |
11.
下表反映了1880—1920年世界石油产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出现产生了直接影响的是
年份 | 1880 | 1900 | 1910 | 1920 |
产量(亿吨) | 0.04 | 0.21 | 0.46 | 0.94 |
A.蒸汽机改良 |
B.火车诞生 |
C.内燃机应用 |
D.飞机发明 |
13.
2019年是巴黎和会召开100周年。下列有关该会议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
B.决定战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 |
C.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与太平洋的秩序 |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14.
下图为美国20世纪前半叶的经济数字分析图标,从中可看出其失业率在上世纪30年代初达到最高峰,主要是因为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B.美苏长期对峙冷战 |
C.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
D.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