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表题- (共1题)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材料二: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材料三: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引起了校园世博热,同学们纷纷上网“逛”世博。一个世博专题网页引发了某同学的兴趣和思考,他发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以下是该网页的部分内容。
(世博之魅)

(1)请你结合材料一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6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跟帖中的观点,并针对发帖中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12分)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008年冰雪“封冻”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选择题- (共3题)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blank#}1{#/blank#}
② 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blank#}2{#/blank#}
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blank#}3{#/blank#}
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①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blank#}1{#/blank#}
② 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blank#}2{#/blank#}
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blank#}3{#/blank#}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二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 ,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三: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我们的民生日用商品比较丰富,物价和货币是稳定的。……我们对农民的政策不是苏联的政策,而是兼顾国家和农民的利益。
——***《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
【1】题量占比
图表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