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都无法独善其身。在我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人们的经济预期一片悲观的形势下,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越是这个时候企业家越要提振信心。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明的企业家应当从危机中看到机会。虽然现在已经进入罕见的经济寒冬,但国家推出一系列减负、减税、减息的利好政策,企业此时要善于把握这一机遇,蓄势待发,加快发展。
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辨证法道理?(12分)
材料中,体现了哪些唯物辨证法道理?(12分)
2.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全球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海洋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趋向。山东省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资源非常丰富。为了促进山东海洋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7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会议结合本省实际,提出要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的海洋经济板块,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辩证唯物论依据。(9分)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辩证唯物论依据。(9分)
3.
2010年8月22日,我国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强调,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通过创新推动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坚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相结合,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材料,谈谈振兴文化产业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9分)
结合材料,谈谈振兴文化产业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9分)
4.
核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的能量密度非常高,是等量优质煤的250万倍。由于核裂变无需空气,核电站排出的废气也很少,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当然,核泄漏事故也是很可怕的。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核泄漏导致28人死亡,50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2011年3月11日,9.0级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物质泄漏,引起国际社会对核能利用的担忧。不过,专家指出,只要我们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核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核能的认识。(8分)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观点,谈谈对核能的认识。(8分)
2.选择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