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余姚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政治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7379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材料一:2011年5月26——31日,浙江余姚将举办第三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河姆渡文化是余姚、中国乃至世界的一大文化瑰宝,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余姚市希望通过挖掘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河姆渡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确立河姆渡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世界形象,使之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同时也实现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材料二: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出土的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这为研究当时的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证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也推翻了人类文明欧洲中心论,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
联系材料回答:
(1)请你为第三届国际河姆渡文化节设计一个主题标志(简图即可)。(2分)
(2)请你尝试为河姆渡文化节贡献一个主题活动的创意,并联系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设计目的。(6分)
(3)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2.
2009年十月秋风里,我国科学界两位大师——我国生物物理学奠基人贝时璋和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相继逝世。双星陨落,给我国科学界带来巨大损失。“我们要为国家争气!”这就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最后的遗言;“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激励着钱学森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在许多科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从两位科学巨匠身上,我们看到他们为新中国“挺起不屈的脊梁”。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
(1)“不屈的脊梁”是指什么?(3分)
(2)在当代中国,我们如何“挺起不屈的脊梁”?(8分)

2.选择题(共3题)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作者虽身居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美好感情的句子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

4.

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blank#}1{#/blank#},{#blank#}2{#/blank#}”,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5.

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blank#}1{#/blank#},{#blank#}2{#/blank#}”,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