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评价一个朝代应遵循什么原则?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观察材料一,从两宋到元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谚语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评价一个朝代应遵循什么原则?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设置与安排,来自哪里一朝代?图中的“御史大夫”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宣政院”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与材料一相比,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左侧所示的“中书、尚书、门下”等均属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各“省”首长“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材料三中由左侧示意图向右侧示意图的变化,出现在何时?这变化过程,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中央集权制度。

(1)材料一所反映的各级行政机关的设置与安排,来自哪里一朝代?图中的“御史大夫”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中,“宣政院”的设立有何历史意义?与材料一相比,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出现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左侧所示的“中书、尚书、门下”等均属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关,各“省”首长“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材料三中由左侧示意图向右侧示意图的变化,出现在何时?这变化过程,反映的问题本质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中央集权制度。
2.选择题- (共10题)
3.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
④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
④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4.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八王之乱”、“江南地区的开发”、“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统一国家的重建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D.民族关系的发展 |
5.
精美的美术作品不仅留给后人美的感受,而且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又一生动途径。下面作品中能突出反映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和谐的是








A.《洛神赋图》 |
B.《女史箴图》 |
C.《送子天王图》 |
D.《步辇图》 |
6.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
8.
(题文)宋朝政府对市区交通实行“限速”制度,除非有紧急公事,任何人不得在城市街巷快速策马、驾车,否则,给予“笞五十(打五十板)”的刑罚。这从侧面反映出宋朝都市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①坊和市严格分开
②非常繁荣
③有众多文化生活场所
④大街小巷店铺林立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9.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
11.
清代一位大臣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准,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由此可以判断该大臣
A.在皇帝心目中没有地位,心生怨恨 |
B.完全听命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
C.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
D.办事非常仔细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