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331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7

1.综合题(共4题)

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1)请完成年代尺上ABCDE处相关的内容。

概括这一时期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你从下列四项内容中任选其中两个,陈述其入选的理由。
2.

材料一: (元朝疆域)“北与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也”。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政府为了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知道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吗?

材料三: 清朝政府颁布诏令:严禁沿海居民擅自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由原来开放四个港口减至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3)综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从中应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
3.
某校七年级(2)班开展关于“唐朝的繁荣与开放”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任务一(赏析图片)

(1)上图的画作是阎立本的作品,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__________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反映了唐与______(民族)的友好关系。
任务二(看图学史)

(2)图中的A、B路线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
(4)唐朝对外交往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出现这种盛况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分析历史)
(5)“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列举一则史实来证明以下观点。
①治世、盛世:
②先进生产工具:
③科技发达:
(6)文学艺术是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下面的唐诗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唐朝的“盛“衰”。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
——杜甫《忆昔》
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不第后赋菊》
任务四(感悟历史)
(7)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此次探究,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4.
 

材料一: 唐朝中晚期以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樊树志《国史概要》

(1)从材料一概括当时中国社会的重大变化。分析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材料二: 宋朝时期,中国首次大规模从事海上贸易,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因而宋朝时期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政策、手工业、科技等方面分析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材料三: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3)材料三中郑成功确认“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余既来索”的结果如何?
(4)康熙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重大意义?

2.选择题(共13题)

5.
与下列示意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A.创立科举制B.淝水之战C.造纸术的发明D.雅克萨之战
6.
961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为“稍夺其权”而采取的措施有
A.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利B.派文官担任地方州县长官
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D.设转运使
7.
一位南宋书生每当看到妙语佳句时,总喜欢摘抄下来。在他的“摘抄本”中不可能收录的是
A.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辽一南宋一金B.西夏一辽一金
C.西夏一金一南宋D.金一西夏一南宋
9.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中①朝代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A.汉族B.蒙古族C.女真族D.满族
10.
下列有关忽必烈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建立蒙古政权,创制蒙古文字B.推行汉法
C.改国号为元D.统一全国
11.
古代中国盛行铁钱,但铁钱极为笨重,例如买一匹马要用铁钱二万枚,重一百多斤,携带极不方便。下列货币的产生与上述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
B.
C.
D.
12.
下图是晚清沈蓉圃参照《京腔十三绝》,挑选了同治、光绪年间舞台上享有盛名的十三位演员,绘制的一幅名伶彩色剧装写真画。此图内容反映的“国粹”艺术是
A.元曲B.京剧C.杂剧D.昆曲
13.
在尚未普及电影和电视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请判断下图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
B.
C.
D.
14.
下列古代人物中,与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①老子
②张仲景
③戚继光
④王祯
⑤李时珍
A.①③B.②④C.④⑤D.②⑤
15.
下图中的皇帝指的是
A.唐太宗B.明太祖C.宋太祖D.明成祖
16.
明朝洪武初年(1393年),全国当时人口共有六千五百万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一亿四千万左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A.国家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明清社会安定毫无动乱D.玉米等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
17.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以下文物可佐证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有

①君主专制
②农耕经济的繁荣
③中央集权
④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