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惠民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324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6

1.综合题(共1题)

1.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通过什么路线实现的?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材料二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2)材料中张骞“凿空”指什么?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材料三  王莽篡位,贬易侯王。由是西域苑叛,与中国(指中原地区)遂绝,并复役属匈奴。匈奴剑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西域转》
(3)材料三的这种现状在东汉明帝时是如何改变的?
材料四  请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如下图):

(4)依据地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阶段的人口迁徙对我国北方和南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五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5)北魏成为“汉化先行者”得益于谁的改革?根据材料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历史作用?
(6)从上述材料归纳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2.选择题(共5题)

2.
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①魏
②吴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南朝
⑥北魏
A.①③⑥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3.
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蜀 东晋 前秦B.西楚 东晋 前秦C.蜀 东晋 梁D.蜀 东晋 张楚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氐族
②羌族
③鲜卑族
④匈奴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
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哪一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B.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D.科学家勇于探索实践
6.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继商周之后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的文化灿若群星、百花齐放。下列有关秦汉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佛教在秦朝末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民间
④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
A.①③④B.②④C.③④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