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等三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6864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7/8/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
材料一 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目前仍然存在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不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动内容和载体相对单一,社区治理参与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为此,2017年6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材料二 体育是城乡社区治理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城乡社区的体育设施和服务却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久前发生的河南洛阳篮球少年与广场舞大妈大爷们的冲突事件,就折射出健身场地匮乏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关键是要在国家资源输入的同时,激活基层社会活力,实现国家资源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城乡社区治理中应如何实现国家资源与居民需求的有效对接。

2.图表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 凝聚共识 汇聚智慧
为做好《民法总则》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通过这种接地气的“直通车”,使老百姓的心声得以原汁原味直达国家立法机关。《民法总则(草案)》网络征求意见先后历时3个月,不少基层群众、社会团体、法学研究人员等各界人士纷纷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共有700多位代表发言,提出意见建议近2000条。审议通过的民法总则中,许多规则都充分考虑了征求意见过程中民众所表达的想法和诉求。
材料二 与时俱进 传承创新
从1986年民法通则到如今的民法总则,一字之变,背后却是立法理念的创新发展。下表为《民法总则》的新亮点选编。
新亮点
专家解读
保护从摇篮到坟墓
胎儿在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方面的利益受民法保护;人去世后其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仍会受保护。
“好人法”保护见义勇为
做好事受损失,可以从受益人处得到补偿;做好事时造成助人受害,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违背公序良俗合同无效
如果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违反社会道德的内容,那么这一合同条款是无效的。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分析说明《民法总则》的制定是如何做到凝结共识、汇聚智慧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制定和通过《民法总则》的重大政治意义。

3.单选题(共1题)

3.
从论坛到博客,从社交网站到微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新兴传媒媒介行使监督权。一些涉及官员腐败等问题的案件正是通过网民的揭露浮出水面的。这种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网络问政”
①提升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热情与能力
②利于公民通过信访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为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提供了方便
④便于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进行监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图表题:(1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