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5696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材料一:在我国,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依法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样,环保执法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再继续排污”的怪圈。有的执法部门“以罚代法”,在有些领域甚至还存在法律空白。
发展环保产业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材料二: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1995年至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2011年,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分赴各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环境保护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人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

2.单选题(共2题)

2.
当前,新型城镇化正为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创造新空间。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能够推进消费主导转型与改革,充分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成为我国未来五年到十年转型发展的突出优势和主要动力。新型城镇化对我国转型发展发挥作用的路径有
①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建设投入增多→经济规模扩张→经济发展
②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增加→经济增速加快
③农民转为市民→成为产业工人→收入增加、消费扩大→结构优化
④劳动力从农业流出→农村土地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农业现代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
读下图,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长和就业情况:

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指出:经济增长速度快,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劳动力需求量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而我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由上述情况可以推知我国
①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②经济活动逐渐个体化小型化
③科技创新渐成经济发展核心    
④经济发展环境随改革深化而改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