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8分)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已达到“严重污染”标准,我国雾霾治理刻不容缓。
材料一洁净的空气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使环境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此,政府要营造一个助推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企业要积极跟进,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切实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离不开每个人转变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使践行环保成为一种自觉。
材料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曾经的“雾都”伦敦,时至今日,人们看到更多的是蓝天白云。英国的做法是:首先,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对应方案。其次,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明确雾霾治理的重点区域。再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
材料三 2016年10月19日,梅溪湖国际新城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整个梅溪湖生态公园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相映成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规划的过程中,以梅溪湖为核心,公园绿地为主角,街头绿地、社区绿地为补充,形成了点线面三级绿化系统;引进全球领先的“慢行交通”理念,设计多层次、绿色、生态的交通网络,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为保障梅溪湖的水质水量,规划设计方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原则,促进湖水循环,提高湖泊生态环境容量,保护生态水资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8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英国雾霾治理的宝贵经验与做法对我国政府有哪些启示。(12分)
(3)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梅溪湖国际新城保护环境做法的哲学依据。(8分)
材料一洁净的空气需要政府、企业和民众共同参与,使环境治理成为全社会参与的事业,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为此,政府要营造一个助推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出台鼓励科技创新等政策,实施财政补贴、绿色信贷等措施,企业要积极跟进,把节能减排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集体行动“切实增强职工的环保意识,低碳生活离不开每个人转变观念,树立环保意识,使践行环保成为一种自觉。
材料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在曾经的“雾都”伦敦,时至今日,人们看到更多的是蓝天白云。英国的做法是:首先,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对应方案。其次,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明确雾霾治理的重点区域。再次,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后,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
材料三 2016年10月19日,梅溪湖国际新城荣获“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整个梅溪湖生态公园自然山水与人工环境相映成趣,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在规划的过程中,以梅溪湖为核心,公园绿地为主角,街头绿地、社区绿地为补充,形成了点线面三级绿化系统;引进全球领先的“慢行交通”理念,设计多层次、绿色、生态的交通网络,完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体系;为保障梅溪湖的水质水量,规划设计方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原则,促进湖水循环,提高湖泊生态环境容量,保护生态水资源。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8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英国雾霾治理的宝贵经验与做法对我国政府有哪些启示。(12分)
(3)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梅溪湖国际新城保护环境做法的哲学依据。(8分)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17日7:30,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控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空间应用新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实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我们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趋先进完美。我们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
材料二 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体系,开启我国航天新时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
材料一 2010年10月17日7:30,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发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掌控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空间应用新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实验。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我们不断用新技术,解决老问题,让技术发展日趋先进完美。我们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大胆想象,敢于创造,由“跟跑者”到“并行者”,终于成为今天的“领跑者”,不断奠定航天大国的地位。
材料二 6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鼓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等在国家航天政策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航天活动;鼓励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航天投资体系,保持航天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新体系,开启我国航天新时代。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应如何推动航天技术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