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3月月考政治试题(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5601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7/4/11

1.单选题(共12题)

1.
要走出农副产品“暴涨之后有暴跌,暴跌之后有暴涨”这一怪圈,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①农民密切关注市场,提高市场意识
②政府要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引导生产
③农民靠政府规划,消除市场弊端  
④政府实施惠农政策,直接制定农产品价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
2015年,我国继续加大反腐力度,用制度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筑牢法治“篱笆”,坚持对腐败“零容忍”,不论何人,只要有贪腐,都依法严肃处理。这表明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法制
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③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3.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下列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国务院研究部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B.教育部修订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C.各地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台相关规定
D.各地加强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4.
某地居民因不满硬座票与无座票价格相同,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状告某铁路公司。法院当场立案,并于2014年3月6日开庭审理。你认为该市民起诉的理由是基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
B.法律应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公民有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也应当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D.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5.
风靡城市的广场舞对于推进全民健身无疑大有益处,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但随之而来的“噪音扰民”问题却让不少市民对广场舞“爱恨交加”。下列有关小区居民解决“噪音扰民”问题的做法正确的是
A.组织附近居民提出抗议,要求取缔广场舞
B.向某电视节目投诉,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C.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号召网友抵制广场舞
D.向政府机关反映,要求解决广场舞扰民问题
6.
某市计划修建一条地铁,目前正处于地铁建设项目规划过程中。该市地铁建设方案出台的合理程序应该是
A.项目公示→启动公众参与程序→征询专家意见→召开听证会→调整建设方案
B.项目规划→市委决策→项目公示→征询专家意见→调整建设方案
C.市委提出建议→征询民主党派意见→人大作出决策→政府执行
D.市民提出建议→政府设计方案→项目公示→人大决定
7.
2015年1月22日起,中国政府网联合6家网站发起的“2015政府工作报告我来写----我为政府工作献一策”活动以来,广受社会关注,网民反响强烈,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这表明国家决策
A.需通过社会听证制度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管理
B.要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
C.须充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表达权和决策权
D.受一定阶段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制约
8.
近年来某市大力推行“政社互动”社会治理新模式,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承担部分社会服务管理职能,开展政府和基层群众白治组织“双向评估”,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这一创新模式有利于
①规范政府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    
②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基层政权建设
③扩大居民权利,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④发展基层民主,创新民主管理方式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9.
目前,浙江、安徽和湖北等地陆续推出责任清单,作为“为官不为”的对症药,明确了政府职责,做到“法定责任必须为”。推出“责任清单”有利于
①政府简政放权,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②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更好地行使公民权利
③政府切实履行职能,有效发挥作用
④公民更好地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0.
我国现有自然村落230多万个,其中古村落生育出古老的中华文明、也承载着我们的乡愁。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很多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令人担忧。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两会上建议立法保护古村落。这是
A.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11.
听证会、民主恳谈会及社区议事会、公共政策听证会等治理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我国基层的伟大实践。这种来自基层的“草根式”治理协商有利于(  )
①拓宽民主参与渠道,聚合更多正能量
②扩大公民政治权利,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
③公民行使决策权,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④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
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许多,下面不属于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是(  )
A.公民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的信访举报
B.公民将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后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的人大代表
C.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建议和要求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D.公民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或参加监督听证会

2.选择题(共2题)

13.—Can you tell me_________________?

—I can't decide. If I finish my homework, I will.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寅恪先生轶事

    1925年,陈寅格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清华大学新成立的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中最晚到校的陈寅恪,在当时并不出名,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相比,陈寅格既没有显赭的声望,又没有镇服人心的学位。无著作、无文凭的陈寅恪受梁启超(一说吴宓)举荐为导师时,一度为当时的清华校长曹云祥所拒绝。

    陈寅恪治学面广,宗教、历史、语言,类学、校勘学等均有独到的研究和著述。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令人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因此,陈寅恪的课上学生云集,甚至许多名教授如朱自清、冯友兰、吴宓等都来听他的课。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留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

    1941年受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许地山所邀,任职客座教授,讲授隋唐史,仅讲授韦庄《秦妇吟》一诗,耗时两个月。1941年8月4曰,许地山逝世,他接任系主任。1941年底香港沦陷,学校停课,生活物资奇缺,由于陈寅恪懂日文,日军十分礼遇之,寅恪拒不接受日人馈赠。期间寅恪闭门治学,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书,香港日本政权欲以高薪聘请其任香港东亚学院院长,未果。

    陈寅恪倡导,为人治学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953年中科院拟任命他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在他1953年12月1曰的 《对科学院的答复》里,提出就任所长的两个条件,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学习政治。”第二条:“请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陈寅格讲学还注意自然启发,着重新的发现。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无小考;就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没有不及格的。他常说: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因此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但陈寅恪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

    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老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藉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说: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著作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陈寅恪逝世后,因一直未能真正平反,各地政府不愿接受寅恪先生的遗骨。骨灰先是寄存火葬场,后寄存银河公墓。直到2003年才与夫人合葬于江西穿山植物园。墓碑旁一大石上由著名画家黄永玉制陈寅恪终生恪守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有改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