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提供者以粮食为代表的各种食品,用以城乡居民的日常所需,以此来保障劳动力,且用于再生产,以此来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产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不稳定何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万亿斤,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要看到,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相应部署,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提供者以粮食为代表的各种食品,用以城乡居民的日常所需,以此来保障劳动力,且用于再生产,以此来保障整个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解决好吃饭问题,才有精力发展其他产业,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社会不稳定何谈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何谈现代化建设。因此,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已连续十几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2万亿斤,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万元,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同时要看到,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失衡。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相应部署,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好这一战略,必须科学制定规划,强化制度供给,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亿万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如何推进乡村振兴?
2.单选题- (共2题)
2.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水利部等联合发布《扩大水资源改革试点实施办法》,决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陕西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被纳入水资源税改革试点,由征收水资源费改为征收水资源税。该政策预期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加强宏观调控—减轻用水主体负担一积累全面推开水资源税的经验一建设生态文明 |
B.利用税收的固定性一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一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一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
C.抑制过度用水需求一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一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氛圈一促进水资源节约 |
D.倒逼高耗能企业节水一转变用水方式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