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材料一 过去的环保督查,主要针对污染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对当地的纳税大户、重点企业往往视而不见。中央深改组通过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全面落实党委、政府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主体责任,建立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督察,实现了由过去的督“企”到今天的督“政”的转变。到2017年12底月,中央环保督察已覆盖全国31个省份,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3.5万件,问责人员超过1.8余万人。全面督察、铁腕问责使环保工作上升到了应有的位置,环保的压力从中央层层传导到各级地方政府,决心广泛传递到普通群众,很多百姓主动提供身边破坏环境的线索。一些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装睡者”被巨大的变化“震醒”。
材料二 “九部委联手治理”“八部委出台文件”……我国政府过去的工作安排中,多部门联动并不少见。这既体现出机构间协调合作的能力,但也在不少领域存在职责划分不够科学所带来的“政出多门”的弊端。以污水防治的“九龙治水”为例:地下水归国土部、河流潮泊水归环保部,排污口设置由水利部管、农业面源污染归农业部治理,海里的水则由海洋局负责……为更好地满是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上述职能统一整合进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央环保督察为什么能“震醒”一些对环保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装睡者”。(2)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对政府科学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战略安排,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关键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强力反腐,以霹雳手段重拳出击,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反腐纪录。但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形成不敢腐只是反腐第一步,要实现不能腐、不愿腐尚需严密的制度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保障。为此,党中央决定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为在全国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要求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整合行政监察和检察院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集中行使监察权,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与监察体制改革相关的众多决议:将设立监察委员会及其职权等内容写入了新修订的宪法,审议通过了《监察法》,选举和任命了国家监察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干部。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监察体制改革对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意义。2.单选题- (共6题)
①拓展企业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②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③加快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形成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 |
B.要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C.要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
D.要制定完善公平合理的市场交易规则 |
①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②国家参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实体企业营利水平
③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实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④国家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实体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企业竞争力增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保障公民政治权利
②扩大地方各级人大立法的权限范围,完善立法机制
③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权威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行使提案权,就电影行政处罚裁量标准提出意见 |
B.行使监督权,对电影发行企业制造虚假交易行为进行举报 |
C.行使表达权,就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监督机制提出意见 |
D.行使质询权,监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否有违法行为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