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交出了一份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成绩单。
材料一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9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8.5%,继续向创新型国家迈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创历史新高;生态文明被历史性地写入宪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2万列,通达15个国家49个城市。
材料二2019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多部委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亮出实招:围绕“建设、改造”加大投资力度;推进更大规模的减税和更明显的降费;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
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各部委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政治学依据。2011年9月开始实施的个税起征点3500元标准,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7年。近年来,随着百姓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提高起征点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8年6月,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经全国人大一审后,通过中国人大网正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并征求意见,在两个月时间内,收到相关意见超过13万条。8月27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得到二审通过。增加专项附加扣除的规定是此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一大亮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百姓减轻税负。
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全面施行。居民个人在5000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和“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外,还可以依条件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
请运用“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从人类社会的演进历程来看,当前正处在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生态文明新时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生的时代。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所以保护好环境、人人有责。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为保护环境尽责。2016年6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信用联合奖惩的规范性文件。材料: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2016年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失信行为的市场性约束和惩戒。国家发改委与中国人民银行会同40多个部门,联合签署了8个领域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据不完全统计,对于失信者,已累计限制乘坐飞机490.8万人次,限制乘坐列车165万人次。累计限制66954人次担任公司高管,对违法失信主体形成了强大威慑,超过40万的失信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联合惩戒这剂猛药,固然对治失信的痼疾有“特效”,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今天,任何涉及对公民权益进行剥夺的惩戒,都应该于法有据。既要精准打击“老赖”,又要避免伤及无辜。而要确保精确,避免误伤,除了严格依法而行,更要完善相关审核纠错机制。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失信惩戒中如何作为。2.单选题- (共43题)
①优化行政审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②强化事前监管,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
③放宽市场准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④转变政府职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简政放权,强化为企业服务的大局意识
②履行职能,做好市场的监管及引导工作
③依法行政,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
④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①降低行政成本,树立政府权威
②扩大服务范围,强化市场监管
③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社会建设
④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
②履行专政职能,依法查处基层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问题
③发挥上级政府对村委会的领导,实现上级对下级的监督
④创新监督方式,为公民监督基层政府提供更多的渠道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A.舆论监督制度 | B.专家咨询制度 |
C.社会听证制度 | D.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
A.人民民主专政 | B.公民当家作主 |
C.对敌人实行专政 | D.对人民实行民主 |
A.要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 B.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强大作用 |
C.要采取合法方式,实事求是 | D.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
①应当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必须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
④珍惜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A.国家利益与公民个人的利益是一致的 |
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C.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
D.满足人民的一切需求是我国政府的工作宗旨 |
A.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特点 | B.我国政府不断扩大管理和服务的范围 |
C.我国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政治权利 | D.我国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A.推动了社区组织及时有效地为居民服务 | B.改变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
C.提高了基层政权机关决策的科学性 | D.促进了基层机关科学民主依法行政 |
①我国政府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
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我国公民的生存权高于国家主权
④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表明公民权利在逐步实现从户籍地向居住地转移
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户籍制度带来的各种弊端
③让居民平等地享受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④其目的是为了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鲜活经验
②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有益探索
③赋予基层群众更多的民主权利
④有利于挖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潜能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切实保障了小区居民基本政治权利,维护了居民当家作主的权益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有利于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
④增强了基层民主的活力,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体现了公民履行多少义务就享有多少权利
②表明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③有利于调动公民履行服兵役义务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维护军人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确立了农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
②畅通了群众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的渠道
③推进了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④开创了村民自治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有序进行的先河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发挥了科技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②搭建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便捷通道
③极大地提高了社区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④使居民自治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②创新了社区自治组织的形式,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③搭建了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便捷通道
④推进了民主治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8年3月,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与会代表2980名,分别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这说明A.在我国,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 | B.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
C.在我国,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人民民主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④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法律保障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增强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②提高政府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
③拓宽公民实施民主监督的渠道 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A.国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政治自由权 | B.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
C.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的职能 | D.在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有物质保障 |
①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渠道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③丰富了基层民主形式
④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我国的人民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我国的民主具有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属于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②促进工会工作民主化透明化
③属于差额选举和间接选举
④有利于推动决策的顺利实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通过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 |
B.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
C.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
D.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
B.公民都应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自由不受约束 |
D.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 |
①扩大了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权限
②利于提高乡镇政府服务管理效能
③完善了基层政权组织体系
④提升了乡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为政府履职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
②为政府工作提供检验标准,有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③使政府的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
④使政府的宗旨全方位落实,有利于转变政府性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有利于真正实现“非禁即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中的决定性作用
②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对各类市场主体区别对待,实现机会平等
③有利于政府加强事前监管,全面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
④有利于推动相关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机制和激励惩戒机制改革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促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力度,打造廉洁、高效的阳光政府
③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提高政府决策效率
④完善监督体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①积极回应公众诉求,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美好需求
②创新服务模式,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③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审慎行使权力,自觉接受监督
④拓展政府基本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政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
②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③政府拓宽决策信息收集渠道,保障决策的科学性
④我国民主的真实性,保障人民的参与权和监督权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①推进科学决策,发挥制度优势
②推动文明进步,维护人权尊严
③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服务品质
④夯实发展基础,展现政府权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①创新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②完善了基层民主管理制度
③提高了政府行政治理效率
④扩大了基层单位管理权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要健全和完善行政监督体系,防止权力滥用
②要建立健全问责和纠错制度,接受人民监督
③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④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党委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
②有利于推动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显绩的政绩观
③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增强环保主体责任意识
④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更好地履行监管责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①保障重大决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推动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
③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④使政府充分保障公民行使决策权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①完善税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②转变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③便民利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④加强监督,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4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3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