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表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东亚商品输出模式的转变

注:1995-2006年,网络成员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额都以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这些成员国和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幅度都还不到1倍。相比之下,中国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了3.2倍,出口额占东亚生产网络的比例接近50%。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但区域内发展自身也有其比较优势。
(1)上图反映出什么经济信息?依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谈谈我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鼎足而立的三大生产网络之一。中国在融入东亚经济生产网络的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不断强化与其他成员的生产合作,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积极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一方面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对中国制造中心有清醒认识,因为它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应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在分工中主动学习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化层次。
(2)结合材料,阐述我国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
材料四 为进一步承接来自东亚地区的生产转移,中国应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成员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谈判,促进双边贸易一体化,加深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联系,更要重视培育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努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3)结合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如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材料一 东亚商品输出模式的转变

注:1995-2006年,网络成员对中国的零部件出口额都以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但这些成员国和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幅度都还不到1倍。相比之下,中国对世界市场出口的最终消费品增长了3.2倍,出口额占东亚生产网络的比例接近50%。
材料二 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但区域内发展自身也有其比较优势。
(1)上图反映出什么经济信息?依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谈谈我国如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材料三 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为主体的东亚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成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鼎足而立的三大生产网络之一。中国在融入东亚经济生产网络的进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要素优势,不断强化与其他成员的生产合作,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中国积极参与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一方面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对中国制造中心有清醒认识,因为它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之上。应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在分工中主动学习和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专业化层次。
(2)结合材料,阐述我国积极融入东亚生产网络所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
材料四 为进一步承接来自东亚地区的生产转移,中国应创造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与成员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谈判,促进双边贸易一体化,加深东亚生产网络的内部联系,更要重视培育价值链高端环节的自主生产能力,努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3)结合所学政治常识知识谈谈如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争取国际生产网络的主导权?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材料农历牛年伊始,1月27日至2月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展开了主题为“信心”的欧洲之行。从瑞士到德国、到欧盟总部、到西班牙、再到英国,温家宝总理的访问不仅使中欧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问题上取得重要共识,也使中欧经贸合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材料五 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温家宝总理赴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温家宝的欧洲之行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一场“温总理旋风”在美丽的欧洲大陆风起云涌,温总理的这次欧洲之旅是一次“信心之旅”,他给人们带来了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
(1)温总理的“信心之旅”惊艳欧洲。请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信心”源自何处。
(2)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畅谈中国传统文化。这其中,温总理引用了数个中国古典名言,并赋予了这些名言新的现实意义。如“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民胞物与”。请分析这些名言所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材料五 2009年1月27日至2月2日,温家宝总理赴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温家宝的欧洲之行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一场“温总理旋风”在美丽的欧洲大陆风起云涌,温总理的这次欧洲之旅是一次“信心之旅”,他给人们带来了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信心。
(1)温总理的“信心之旅”惊艳欧洲。请用经济常识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信心”源自何处。
(2)温家宝总理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畅谈中国传统文化。这其中,温总理引用了数个中国古典名言,并赋予了这些名言新的现实意义。如“和实生物”、“和而不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人合一,民胞物与”。请分析这些名言所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道理。
3.单选题- (共1题)
3.
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全面部署,紧急拨付特大抗旱补助经费4亿元,提前发放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86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的抗灾救灾工作。这说明
A.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
B.宏观调控是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 |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
D.财政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
4.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图表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