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表题- (共1题)
1.
(28分)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被明确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撑带”,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将为长江经济带沿岸中心城市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机遇。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财政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较


材料二:建立长江经济带,可以串起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互补、产业的转移衔接和优化升级以及市场的整合统一,目前,付诸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国要在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有效推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使之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必然是一个关键性任务;另一方,中国当前处于发展速度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亟须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和促动转型升级的抓手。
材料三: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和集聚。长江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全流域5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4亿人,从其生存空间来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长江文化是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括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而构成的庞大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规则下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积极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的理解。(12分)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财政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比较


材料二:建立长江经济带,可以串起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大板块,更好地实现地区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互补、产业的转移衔接和优化升级以及市场的整合统一,目前,付诸实施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方面,中国要在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有效推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发展,使之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必然是一个关键性任务;另一方,中国当前处于发展速度换挡器、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亟须寻找新的发展引擎和促动转型升级的抓手。
材料三:长江文化是以长江流域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占优势,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归趋性文化体系,是长江流域文化特性和文化集结的总和和集聚。长江流域共有14个民族自治州,32个民族自治县,全流域50多个民族总人口约4亿人,从其生存空间来说,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这些地区是长江水系的干流或支流流经区。长江文化是以巴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体,包括滇文化、黔文化、赣文化、闽文化、淮南文化、岭南文化等亚文化层次而构成的庞大文化体系,这些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在相同的文化规则下聚合成一个共同的文化体,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积极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你对“长江文化是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的理解。(12分)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共24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活市场细胞和民间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成为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新引擎。
材料一:用户创新是指由消费者和最终用户,而不是由制造商发展出的创新,当个别用户遇到了大多数消费者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些用户别无选择只有发展出现有产品的修改,或全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些问题。“创客”,就是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创客包括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代表,他们均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如今“创客”已演变为以创新产业为核心的人群和平台,成为“创新型孵化器”。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自主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
材料二: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创客创意无限,创客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大众创业”将推动形成继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创业潮、上世纪90年代“网络精英”创业潮之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创业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说明创客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参与大众创业?(12分)
材料一:用户创新是指由消费者和最终用户,而不是由制造商发展出的创新,当个别用户遇到了大多数消费者没有遇到的问题,这些用户别无选择只有发展出现有产品的修改,或全新的产品,来解决这些问题。“创客”,就是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是热衷于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创客包括软件开发者、艺术家、设计师等诸多领域的代表,他们均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如今“创客”已演变为以创新产业为核心的人群和平台,成为“创新型孵化器”。创客运动最重要的标志是掌握自主生产工具,他们是一群新人类,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
材料二:国家的繁荣在于人民创造力的发挥,经济的活力来自就业、创业和消费的多样性。创客创意无限,创客的奇思妙想和丰富成果,充分展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大众创业”将推动形成继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创业潮、上世纪90年代“网络精英”创业潮之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创业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说明创客现象出现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有关知识,谈谈公民应怎样参与大众创业?(12分)
3.单选题- (共2题)
3.
2015年3月26日,由全国人大法工委牵头起草的《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实施意见》经党中央审议通过,《意见》明确,开征新税的,应当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相应的税收法律,这为实现宪法确定的税收法定原则提供了制度保障。材料表明我国税收具有
A.固定性 | B.无偿性 | C.强制性 | D.公平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图表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