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甲市推进“机器换人”行动的合理性。
材料二我国每年至少有3万项科技成果问世,7万项专利成果诞生。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有10%,也就是说,除了其中的少部分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之外,多数的科技成果都会被束之高阁。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下面是摘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有关规定:
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但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国家对科研成果转化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相关规定是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材料三《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明确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根据《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3)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材料一甲市是我国制造业的重地,近5年来,在企业工资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该市每年仍存在10万左右的劳动力缺口。2014年,甲市颁布了《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三年计划》,提出到2016年争取全市过半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机器换人”。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不断落实,甲市“机器换人”在制造业相关企业迅速推广。如今,甲市六成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智能化设备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0%,减少用工6万余人。产品平均合格率从88.04%提高至94.42%,围绕机器人的研发、咨询、评估、维护等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增长迅速。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甲市推进“机器换人”行动的合理性。
材料二我国每年至少有3万项科技成果问世,7万项专利成果诞生。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有10%,也就是说,除了其中的少部分能够真正实现产业化之外,多数的科技成果都会被束之高阁。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下面是摘自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有关规定:
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科技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但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国家对科研成果转化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采取措施,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相关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的相关规定是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材料三《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明确将工业机器人列入大力推动突破发展十大重点领域之一,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根据《工信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万亿元,实现装备的智能化及制造过程的自动化。
(3)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至少答出两点)
2.单选题- (共2题)
2.
2015年起我国开始试点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即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时,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可延期至提取保险金时再交税。国家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扶持保险行业发展,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
B.减轻个人税负,鼓励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
C.延缓交税时间,增加个人收入,提高当前消费水平 |
D.减轻财政压力,完善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 |
3.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林业碳汇项目,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间接减排的有效途径,主要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保护经营,吸收并固定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按照相关规则进行交易的过程。2016年10月18日,吉林省启动林业碳汇项目试点工作,将使森林的固碳能力成为一种商品,能够像普通商品一样进行交易。这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抵消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林业碳汇项目()
①能抵消和减少碳排放,迅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②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减排治污的目标
③体现了宏观调控行政手段推广快,见效快的特点
④将调动林业部门栽树护林的积极性,改变生态投入难见效益的困窘局面
①能抵消和减少碳排放,迅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②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减排治污的目标
③体现了宏观调控行政手段推广快,见效快的特点
④将调动林业部门栽树护林的积极性,改变生态投入难见效益的困窘局面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