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困境:税负重、“融资难、融资贵”;要素成本高,我国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政策性扭曲,资源性产品价格(煤油电气水等的价格)未反映出其市场供求关系;传统制造业生产经营不太景气,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是无效或低端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进而造成供需不匹配;盈利能力弱,与金融、房地产、资源垄断型行业之间的利润率差距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实体经济企业也将投资方向转向房地产和金融业等虚拟经济。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该如何破解实体经济发展困境。
2.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浙江省桐多市是“三治”建设的发源地。2013年,桐乡率先推出“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的“三治”建设。高桥镇是第一个“三治”试点镇,是因为当时该镇正经历大拆迁、大变革,各类矛盾和问题叠加出现。高桥镇在镇级层面建立运行“百姓参政团”,形成“大事一起干”的良性机制;村级层面建立运行“道德评判团”,形成“好坏大家判”的民间氛围;组建全方位的“百事服务团”,形成“事事有人管”的互助局面。让老百姓参与公共决策,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自己参与干,干得怎么样自己参与评判。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三治”建设对乡村治理的积极作用。
浙江省桐多市是“三治”建设的发源地。2013年,桐乡率先推出“法治为要、德治为基、自治为本”的“三治”建设。高桥镇是第一个“三治”试点镇,是因为当时该镇正经历大拆迁、大变革,各类矛盾和问题叠加出现。高桥镇在镇级层面建立运行“百姓参政团”,形成“大事一起干”的良性机制;村级层面建立运行“道德评判团”,形成“好坏大家判”的民间氛围;组建全方位的“百事服务团”,形成“事事有人管”的互助局面。让老百姓参与公共决策,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自己参与干,干得怎么样自己参与评判。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三治”建设对乡村治理的积极作用。
2.单选题- (共3题)
3.
中国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重要作用。近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4016亿元,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98. 2万公里;到201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己达396万公里,99%以上的乡镇和建制村通了公路。我国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A.优化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振兴乡村 |
B.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刺激消费→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
C.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和销售有效对接 |
D.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缓解经济下行压力 |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进行。在确定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名单后,以差额选举的方式投票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关于以差额选举的方式投票选出十九大代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公民依法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体现
②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④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①是公民依法行使基本民主权利的体现
②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③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④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