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复习课堂练习:8 财政与税收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45741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6/19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逐步实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一些农村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资源优势挖掘的力度不足。对此,一个重要的破解之策是创新投入方式,比如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大财政投入;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乡村旅游等项目开发;用好金融机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专项资金。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的理由,并分析创新投入方式如何为村民带来实惠。
2.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2.图表题(共1题)

3.
材料一 目前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情况对比表
国家
科技创新对
GDP的贡献率
研发投入
占GDP比重
对外技术
依存度
中国
40%
低于2%
50%
创新型国家
约70%
美日韩3%左右
30%
 
注: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
材料二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发挥财政助力科技创新的作用,不断增加科研投入,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使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财政的相关知识,为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3.单选题(共25题)

4.
目前,我国中央财政集中了全国50%以上的财政收入,但支出只占全国的20%左右,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科学的问题逐渐暴露。在财权与事权不能匹配的情况下,地方被迫转向土地财政寻求财源,形成了严重的土地财政依赖症,扭曲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路径。这表明,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需要
①推行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划分,完善中央与地方支出的责任划分
②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中央与地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③减轻地方财政负担,避免地方出现财政赤字现象
④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发挥财政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5.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购买服务,增加对道路、桥梁、口岸、码头等公共工程的投入,购买规划,包括购买跨境道路的设计等,从而使“一带一路”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利于(  )
①减少投资需求,抑制经济过热 ②扩大信贷规模,稳定货币币值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④扩大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6.
(题文)在应对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国家财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税收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但过高的税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对税收与财政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高税收更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②财政收入影响经济发展,与税收之间相互制约 ③增加财政收入,要以不损害经济活力为限 ④充足的税收,才能保证财政支撑经济持续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7.
(题文)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下列关于税收调节作用的过程,推导正确的是( )
A.对个人所得征收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轻企业税负→防止骗税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对烟草征收消费税→卷烟价格上升→对烟草的消费减少→烟草生产减少
D.提高二手房交易税率→房屋转让成本减少→房屋交易减少→抑制房价过快上升
8.
(题文)实行结构性减税,有利于解决实体经济税负偏重的问题。假如某小型企业月销售额为82 400元,税改前按照销售额的5%缴纳营业税,税改后统一按照不含税销售额(销售额—增值税)的3%缴纳增值税。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该企业每月少纳税(  )
A.1 648元B.2 400元
C.1 200元D.1 720元
9.
将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指出,在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0%的,减半征收环保税。上述规定
①意在督促公民自觉诚信纳税
②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
③意在推进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④有利于防止企业偷漏税行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016年上半年,国家再次为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收约900亿元,同比增长39%。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政策
①说明税收具有灵活性 
②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
③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④有利于促进供给结构优化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②③
11.
有专家指出,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借鉴国际上流行的PPP模式,即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决议为基础,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签署合同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最终使合作方均达到比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运用PPP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可以
①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减轻财政负担
③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加社会投资
④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
下表是某国政府在2016年的几项资金活动统计。
项目
  金额
偿还国债利息
   5亿元
税收收入  
 100亿元
发行货币  
 25亿元
社会保障支出 
  20亿元
科教文卫支出  
 40亿元
经济建设支出  
 55亿元
违规罚款  
 1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收入
 9亿元
国有企业利润缴库  
 10亿元
 
在这些资金活动中(  )
A.政府财政收支出现盈余
B.政府财政收支平衡
C.政府财政支出为115亿元
D.政府财政收入为145亿元
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明确2017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提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当前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攻坚阶段,财政政策可以大有作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必须(  )
①进一步减税降负,更好地落实“营改增”减税政策
②更好发挥税收在筹集财政收入中的作用 ③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补齐医疗、教育等民生短板 ④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
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我国正式施行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我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把每月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高至5000元,此外,养老、二孩、房贷利息等家庭负担也纳人抵扣。按照这一思路,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可能引发的传导路径是
A.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
B.个人所得税改革→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国家增发货币弥补财政赤字
C.个人所得税改革→中等收入群体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D.个人所得税改革→优化国家税种结构→扩展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15.
税收是一种“拔鹅毛”的艺术。“拔鹅毛”的时候水平较高,艺术上值得称道的境界叫作“即把鹅毛拔下来,又让鹅不叫唤,至少要鹅少叫唤”。这启示我们()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
B.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C.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
D.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16.
下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注:P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
国务院决定,中央财政出资150亿元,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结构、地方政府等公共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原则上采取有限合伙制,起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及运作模式,体现了
①市场化运作拓宽了财政收入的来源
②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
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8.
税收政策调整以后,征税对象发生改变的是
A.某高科技产品进口税由10%降低为3%
B.由向企业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
C.个人所得税征收增加考虑家庭赡养、抚养因素
D.同一货物多次进口,由按次征税改为汇总征税
19.
当下,北京市有困难的失能、失智老人约60万人,针对他们的护理问题,北京市政府正在研究居家养老子女带薪护理政策,即由政府出钱“聘请”子女在家照顾老人,这既能弥补养老护理员的数量不足,又能满足这些老人的情感需求。这一政策主要体现了
A.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利益关系
B.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C.财政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物质保障
D.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20.
负所得税的做法是设定一个收入平均水平,然后根据每个家庭的收入差别,分别制定税收门限。当一个家庭收入超过平均水平就应该收取正所得税;而当一个家庭的收入低于平均水平时,就应该收取负所得税,即从政府那里获得补助。这一做法
①表明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说明税法和税率应该随实际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变通执行
③启示负税要公平对待所有人,并保持低收入者进行自助的动力
④证明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1.
某地税务部门依据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将纳税人分为ABCD四个等级,获得A级的纳税人可免除部分税务检查,而D级纳税人将成为重点监控对象。纳税信用等级也成为银行信贷的重要参考依据。该地的做法
①能够杜绝企业偷漏税行为  ②有利于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③能够增强企业依法纳税意识 ④能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
根据《经济生活》知识,结合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财政收支与经济总量正相关
B.财政赤字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C.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抑制经济过热的手段
D.经济总量提高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23.
未来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财政支出会呈刚性增长,财政管理要求更规范科学。这种“财政新常态”意味着在保证财政收支大致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增加财政赤字规模。下列政策不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的是:
A.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为重点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适用范围
B.清理、规范、取消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C.加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关于的政府投资力度
D.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24.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处于艰难复苏的状态,我国经济发展又迎来新常态。因此,我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图中,反映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5.
我国上市公司实行股息红利所得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对持股1年以上投资者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对持股1个月以内和一个月至一年的,分别按20%和10%税率征收。该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合理传导顺序是
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②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
③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
④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③→④
26.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通知,对于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员工的股票期权、股权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符合规定条件的,可实行递延纳税政策,即员工在取得股权激励时可暂不纳税,股权转让时,按照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取得成本以及合理税费后的差额,适用“财产转让所得”项目,按照20%的税率缴税。这一政策
A.发挥了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的作用
B.表明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C.有利于增加持股员工的劳动收入
D.有利于激励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27.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下列措施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是(  )
①增加财政支出,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②激活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力
③增加政府补贴,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④通过减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的成本,提升其竞争力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8.
自2017年1月1日起,中国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以进口暂定税率方式降低集成电路测试分选设备.飞机用液压作动器.热裂解炉等高技术含量商品的进口关税;降低金枪鱼.北极虾.蔓越橘等特色食品和雕塑品原件等文化消费品的进口关税;降低生产抗癌药所需的红豆杉皮和枝叶.治疗糖尿病药所需阿卡波糖水合物的进口关税;取消氮肥.磷肥和天然石墨等商品的出口关税,适当降低三元复合肥.钢坯等商品的出口关税。以下对此项关税调整理解正确的是(  )
①消除各种关税壁垒,抵制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②引进国内亟需的先进设备,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降低出口税负,提升国产商品出口竞争力,不断扩大贸易顺差
④丰富国内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更好满足国民对医疗和健康的消费需求。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图表题:(1道)

    单选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