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最新传导性试题专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45723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1/8

1.单选题(共17题)

1.
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取向不变,据此判断以下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增发国债和提高税率→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增加→经济发展
②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投资需求增加→经济发展
③转移性支付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
④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融资成本降低→经济增长→就业规模扩大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2.
2017年中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拟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55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元。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财政赤字增加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实行增支减税政策
②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增加对困难地区的财力补助
③民营企发展困难、谋转型→整体经济效益不容乐观→上交利润减少
④压减政府一般性支出→盘活政府部门资金存量→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
所谓“挤进效应”是指政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能够诱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从而带动产出总量或就业总量增加的效应。2017年我国财政工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适当加大力度。对此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有
①加大财政支出→投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②下调增值税税率→增加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增长→促进经济发展
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投资增加→刺激经济增长
④降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消费扩大→带动经济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
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经济托底,着力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其发挥预期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社会总需求增加→相关企业生产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社会总供给→实现供求平衡→刺激消费需求
③继续推进减税降费→相关企业负担减轻→增加研发投入→优化供给结构
④降低存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引进先进设备→增加产品供给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
5.
面对我国经济运行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为6. 5%左右,并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政策及其作用匹配正确的有
①让更多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②把部分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增加财政收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支持经济增长
④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缓解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而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成为重中之重。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国家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①提高企业贷款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降低→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②对企业实施税收优惠→企业税负减轻→研发投入增加→企业从供给低端迈向中高端
③国家增加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总需求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④提高企业社保缴费比例→保障劳动者权益→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
我国央行于2015年2月5日起全面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描述该政策对经济影响机制的是
A. 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B. 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降低→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C. 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D. 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
8.
陕西省提出: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联动效应和乘数效应。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l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l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政府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传导途径应是
①消费需求增加,扩大内需 ②企业扩大生产,就业增多
③劳动者收入增加,购买力提高   ④政府投资增加,形成新需求
A.④→②→③→①B.③→②→①→④
C.④→①→③→②D.①→②→③→④
9.
下列调控目标、调控政策、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正确的是(  )
①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
②稳增长——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货币信贷规模的合理增长
③调结构——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鼓励企业创新的税收优惠
④促改革——稳健的货币政策——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
蓝天白云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治理大气污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存环境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治理大气污染,政府应当()
A.运用法律手段——增加排污费的征收力度
B.运用经济手段——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性信贷支持
C.运用行政手段——关闭所有排污企业
D.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治理重点区域的大气污染
11.
2017年7月1日,我国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的通知》指出,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将全面实施PPP模式,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统一、规范、高效的PPP市场。下列选项中对PPP模式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施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②实施PPP模式→政府参与企业经营→提高政府参与效率
③实施PPP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④实施PPP模式→市场决定公共资源的配置→促进环境保护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2.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根据中央部署,2018 年我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下列关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传导途径正确的是
①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②国家参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实体企业营利水平
③国家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实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
④国家降低生产资料的价格→实体企业生产成本下降→企业竞争力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我国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下列对“三去一降一补”阐释正确的是
①去产能: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引导企业转型转产→引导市场供求
②补短板:补齐民生短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降成本: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减轻企业税负压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④去库存:化解房地产库存→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增加居民住房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
杠杆化是指通过借债进行投资运营,以较少的本金获取高收益。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长过快,反而会拖累经济发展。去杠杆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下列有利于去杠杆的传导措施是 
①债权转为股权——减轻企业债务负担——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②企业依法破产——实施企业破产结算—一取消企业债务—一降低资产负债率
③发展股权融资——完善股权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一引导储蓄转为股本投资
④推动兼并重组——扩大优势企业规模——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化解过剩产能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5.
今年以来,在我国工业经济领域中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持续蔓延且加深的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之“殇”,这充分反映了市场调节存在的固有弊端。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市场调节盲目性的是
A.有利可图→追逐利益→可能导致不择手段
B.价格涨跌→调整生产→可能导致事后调节
C.供求失衡→闻价而行→可能导致两极分化
D.信息不全→决策失误→可能导致一哄而上
16.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盈余浪潮的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企业()
①及时掌握数据——降低生产成本——杜绝盲目经营
②准确分析信息——明确市场需求——寻求营销对策
③把握市场动向——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④有效监管市场——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优势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当前我国推进供给侧改革,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重点是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通过坚持市场倒逼,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来化解过剩产能,其传导路径是
A.价值决定价格→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政府调控→缩减产能
B.市场形成价格→成本上升→效益降低→获利减少→企业转产
C.价值决定价格→权衡成本→竞争弱化→企业亏损→转产或退出
D.市场供过于求→产品积压→开工不足→战略调整→转产或退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